APP下载

中医理论在认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应用

2020-10-22郑荣蕾刘晓凤赵灵丽雷阳刘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0年4期
关键词:藏象中医理论学说

郑荣蕾,刘晓凤,赵灵丽,雷阳,刘涛,*

(1 成都大学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 610106;2 四川天一学院护理系,德阳 618215)

发烧、四肢乏力等为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主要临床表证。中医认为此次新冠肺炎,主要外因是感染异气,同时兼有邪气所致[1]。中医理论即中医基础理论,包含很多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及经络说等。疫情防治期间,各家学说提出了对COVID-19的认识,本文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防治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基于温病理论学说的COVID-19认识

“疫病”始见于《瘟疫论》,认为“疫”是人体感染杂气所致,杂气是区别于六淫之外的外感风邪[2]。此次的新冠肺炎在病理病性等方面与中医的“疫病”具有高度相似性,但“疫病”多以热病为主[3],COVID-19的病因却为“寒湿疫毒”[4]且临床症状不典型[5],故将其命名为“寒湿疫”[6],中医理论认为“寒湿毒”[7]为主要病机因素,寒热错杂、本虚标实[8]为疾病机制的主要特征。就其基本特征,鹿振辉[9]等提出“以水治火、三焦同治”的治疗方案,但具体防治方案还需进一步研究。

2 基于六经辨证学说的COVID-19认识

六经证治[10]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内容是将外感邪气所致的各种症候群,进行整合分析,最后得出其病变部位,邪正盛衰等,再将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病,其中太阳经为病理表现的基础。中医认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导致了疾病,外因即“六淫”。发热是新冠肺炎的临床表证,六经辨证来说,太阳经受寒气后[11],使人体正常代谢发生障碍,从而表现为发热,加之肺部脏器是主要病理部位,故辩证为太阳腑证[11]。

3 基于藏象学说的COVID-19认识

藏象学说是认为脏腑是互为表里的。从藏象学说来看,COVID-19的病程与“肺-脾-大肠”的病机[12]十分契合。从脏腑关系来看,脾位于中焦,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关系,三官一主上、一控中、一治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COVID-19首先侵害的是肺,肺与大肠为表里,故病毒也会在大肠等消化道区域存在而诱发疾病,因此可用清热通下之法[13]将病邪从下排出。肺炎患者偶有胃口不适等症状,皆为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障碍所致,脾失健运也是新冠肺炎的一重要病机[14],在后期治疗的时候还应健脾利水。新冠肺炎患者中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者人数较多[15],从藏象学说来看,这些人群脏腑皆有过损伤或衰退,造成机体正气不足而易感外邪。

4 基于针灸经络学说的COVID-19认识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刘开萍等[16]提出,艾灸在防治整个病程中存在一定的可行性。艾灸燃烧产生的艾烟属于温热性,可以温阳散寒,调理人体免疫结构[17],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国家医药局也发布了针灸治疗COVID-19的相关指导意见与方案[18]。经尸检发现,COVID-19的病症在于湿,痰湿在整个病程中皆有体现,因此苏凤哲等[19]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治痰为中心。杨思敏等[20]也提出任督灸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5 基于各家学说的COVID-19的认识

朱震亨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养阴派代表,他提倡滋阴降火的治疗之法,十分重视脾胃以及祛湿化湿。朱丹溪的学术思想对于此次疫情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祛湿的同时还滋阴养肺以助气力、以安心神[21]。

“时行寒疫”始见于《伤寒论》[22],初期为发热恶寒,与COVID-19的初期相符合,因此可被归为仲景疫病范畴。COVID-19病程中,既受外淫引导,又受内因储蓄,既有伤寒寒湿证又有温热阳明证,因此可在仲景疫病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22]方面全面分析诊治。

6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COVID-19的认识

中医强调“治未病”,中心观点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23]。防控也是控制COVID-19的重要手段。中医的“治未病”理论针对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防治偏向:普通的健康群众,应保持心情愉悦,理论中认为过忧过恐会损伤正气[24],从而增加染病的风险;高危人群,应以中药调理,将疫病扼杀于萌芽状态,降低累及其他脏器的可能性[25]。

7 小结

中医理论自古积累了指导治疗疫病的丰富经验,在我国防治新冠疫情的过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国外匈牙利、意大得及伊朗等也在使用中医药防治新冠疫情,我们相信此次全球疫情最终将会得到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药也必将会被世界再次重新认识。

猜你喜欢

藏象中医理论学说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