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功能及Chemerin的影响
2020-10-22夏志宏张媛媛尚晓丽
夏志宏,张媛媛,尚晓丽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发生短暂性缺血所造成的脑卒中[1],主要是由于血栓闭塞造成的后循环供应障碍所致,其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头晕目眩、平衡能力失调以及恶心呕吐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后循环中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可达15%~25%。临床治疗发现,抗血小板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及治疗效果[3],丹参多酚酸辅助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脂肪趋化因子(Chemerin)反映了病人的血脂异常情况,通过对血脂表达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血栓形成风险[4]。本研究探讨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功能及Chemerin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5],所有病人均经过头颅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脑卒中;②病人无出血型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③病人均不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症状较轻,均采取常规治疗[6]。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120例病人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50~69(53.26±2.36)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7例,中学34例,专科及以上学历59例;临床症状分型:头晕43例,偏瘫67例,癫痫10例;临床分型:出血性病人12例,缺血性病人10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临床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单位:例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取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丹参多酚酸辅助治疗:丹参多酚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11)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采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准字:J20130078)100 mg/d口服,联合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75 mg/d口服。
1.3 观察指标 ①凝血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病人静脉血4 mL,使用血流变仪(普利生LBYN6C)和凝血仪(CS2000I)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②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治疗前后采取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Cog)[7]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评分比较神经功能损伤情况。ADAS-Cog及NIHSS评分越高,表明神经损伤越严重。③纤维蛋白原(FIB)和Chemerin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病人静脉血4 mL,离心(3 500 r/min、15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FIB和Chemerin水平。④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在91%~100%,未发现显著病残情况;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在60%以上,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在50%~<91%;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在20%~60%,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在15%~<50%;无效:临床症状改善在20%以下,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在15%以下[6]。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明显升高,且观察组AP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单位:s
2.3 两组ADAS-Cog及NIHS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AS-Cog及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AS-Cog及NIHSS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ADAS-Cog及NIH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ADAS-Cog及NIHSS量表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2.4 两组FIB、Chemerin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IB、Chemer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Chemerin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FIB、Chemerin水平比较 (±s)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夹层以及基底动脉的粥样斑块作用下,导致病人的动脉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脑细胞,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9]。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0],在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若对病人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病人发生临床综合征,引发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以及大脑后动脉梗死,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11]。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药物,主要通过对血小板聚集的阻滞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生成,其对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而氯吡格雷不仅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于病人内皮细胞的稳定和斑块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研究报道显示,氯吡格雷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稳定性,降低脑梗死的可能性[12]。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药品,具有祛瘀止痛、清心除烦、活血通经功效。《本草经解》中提到,肺属金而主气,丹参清心泻火,火不刑金,所以益气也。中医认为,丹参可通过清血中之火,止烦满而安神,有效降低病人的负面情绪,现代药理学认为,有研究报道指出,丹参多酚酸对于急性脑损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抑制性作用[13]。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AS-Cog及NIH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大脑缺氧、缺血造成的损伤程度,提升局部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内皮细胞恢复,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人的局部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降低炎性反应,对病人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较对照组恢复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以上理论研究,与顾志强等[14]研究结果一致。Chemerin对于葡萄糖以及脂肪因子水平具有调节作用,体外研究证实,Chemerin水平对于胰岛素敏感性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15]。血清脂肪因子趋化素主要分布于病人的脂肪组织和肺脏,通过激活部分炎症信号通路,进而参与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研究显示,随着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加剧,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后,大量的炎性因子入血,造成疾病的进展。本研究中,观察组Chemerin水平显著下降,提示观察组炎性反应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改善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Chemerin水平,临床治疗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