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高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于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10-22袁为标陆大军许明明
袁为标,陆大军,高 辉,许明明
颅内血管畸形是一种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使得此类疾病的发现率逐渐上升[1]。临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颅内血管畸形时,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2]。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通过组织磁敏感性不同而成像的新型诊断技术,其对于铁钙乘积、血液代谢产物及静脉血管均具有较高敏感性[3-4]。近年来,SWI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对于不典型性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畸形病人给予1.5T高分辨SWI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血管畸形病人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2~76(60.24±5.48)岁;体检发现7例;合并脑出血者21例;存在头昏、头痛者9例;存在肢体不适者5例。
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给予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给予T1WI、T2WI的常规SE序列扫描,部分病人给予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等。SWI采用高分辨率的3D梯度回波序列,设置回波时间(TE)40 ms,重复时间(TR)57 ms,反转角(FA)45°,层厚2.0 mm,矩阵416×320。
2 结 果
42例病人中,动静脉畸形23例(位于大脑21例、小脑半球2例),海绵状血管瘤12例(位于大脑7例、小脑5例),静脉畸形7例(位于右额顶叶和左顶叶4例、右颞叶3例)。①动静脉畸形。病人采用1.5T高分辨SWI序列相比常规MRI序列更清晰,表现为外围不同数量扩张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内为复杂迂曲的动静脉血管交通支,均为低信号。详见图1。②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I显示8例,1.5T高分辨SWI序列显示12例,且更为清晰,表现为低信号的外围环形含铁血黄素环沉积,中心区为海绵状血窦及不同时期的出血组成的呈“爆米花”“桑椹”样高低混杂信号,边界清楚,显示增粗引流静脉。详见图2。③静脉畸形。常规MRI显示3例,但效果不佳。1.5T高分辨SWI序列可清晰显示7例病变,表现为脑髓质内异常低信号,且呈放射、星芒状排列,可见增粗的中央静脉向硬膜窦或室管膜引流,呈“海蜇头”改变。详见图3。42例脑血管畸形病人成像表现见表1。
图1 动静脉畸形的SWI及MRA成像表现
图2 海绵状血管瘤SWI表现
图3 静脉畸形SWI表现
表1 脑血管畸形MRI表现
3 讨 论
3.1 颅内血管畸形的病理、临床特点 动静脉畸形好发于大脑中动脉系统,由较大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异常扭曲、管径粗细不均的血管团构成,邻近脑组织中可见胶质增生。病灶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常以自发性脑出血(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由缺乏肌层及弹力层的薄壁海绵状血窦构成,病灶常合并不同时期的出血,有时可见机化或钙化血栓。静脉畸形由放射状分布的异常髓静脉汇入中央静脉干构成,临床较为少见,多数病人因反复发生的出血或癫痫就诊。脑血管造影是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金标准。但由于部分血管畸形病灶较小,出血后血管痉挛、血肿压迫及机化、血栓形成等原因,在脑血管造影中显示不清,易造成漏诊,为临床诊治带来困扰。
3.2 磁敏感诊断价值 SWI技术是在T2W1的基础上结合相位信息提示组织局部的对比度,SWI显示与其他扫描序列不同信息[6-7],对血液成分更为敏感的SWI序列可有效显示脑血管畸形病人的更多信息。此外,SWI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基础上清晰显示病人静脉结构[8-9]。由于机体内血液的氧合程度不同,因此,其具有不同磁特性[10]。静脉血内的脱氧血红蛋白为顺磁性,而完全氧饱和的血液为反磁性,去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化后会成为正铁血红蛋白,其顺磁性较高[11-12]。在血红蛋白的四种形态中,含铁血黄素及去氧合血红蛋白所表现的磁敏感性更强,所以通过SWI技术可有效最大化减小部分容积效应,从而可发现常规MRI无法显示的血管结构,对小静脉的显示具有独特优势[13-14]。
颅内血管畸形属先天性良性脑血管病,是颅内血管异常发育的结果,其中静脉畸形所占比重最大[15],病人通常在体检中被发现,或合并脑出血时被发现,且常规MRI及CT等均可准确诊断[16]。而SWI技术可更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细节情况,在不典型、体积较小的血管畸形中可充分发挥其优势[17]。
脑动静脉畸形MRI典型表现为团块状混杂信号区,无或轻微占位效应,邻近脑组织中可见胶质增生和轻度脑水肿,且周围脑组织萎缩为间接征象之一。SWI 表现为呈团状及索条状低信号的畸形血管团、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且SWI较常规MR序列可发现更多的引流静脉存在。海绵状血管瘤富含血液的血窦在T1WI上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病灶出血后含铁血黄素沉积、钙化及胶质增生在T2WI表现为混杂信号,病灶周围脑组织纤维变性的假包膜在T2WI呈现低信号。SWI上由于出血时间的不同,在低信号中会出现点状、条状或桑甚状高信号,周边环绕较宽的低信号“铁环征”,病灶范围较常规序列增大且清晰。海绵状血管瘤为隐匿性血管畸形,血流缓慢、管径细小,常规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时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18]。而SWI技术因其磁敏感型、更薄的层厚可清晰显示病灶范围。脑静脉畸形典型MRI表现为脑内圆形、条形流空信号,增强后显示“海蛇头状”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穿皮质静脉。SWI表现为“海蛇头状”低信号,边界清楚。过往临床认为颅内血管畸形中静脉畸形较少见,但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展,发现的静脉畸形病人逐渐增多,包括静脉性血管瘤。此类病人通常无明显症状,常规MRI无法明确诊断。MRI平扫对于星芒、放射状髓质静脉及异常增粗的中央静脉难以显示,而增强MRI则有时可显示。SWI技术可清晰显示畸形静脉,且不会因低流速静脉血流而降低敏感性,其在不增强扫描下即可获得增强MRI序列相似效果。大静脉畸形显示其明显扩张,畸形深部扩张静脉可与动脉血管相连,部分病人会合并出血,因此,通常会伴有临床症状[19]。毛细血管扩张症通常仅可实施病理诊断,常规MRI及CT通常无法显示,而在SWI中可表现为多发、散在的细小类圆形低信号,可做出可疑性诊断。
综上所述,SWI技术相比于常规MRI可显示更多类型的颅内血管畸形,尤其是小病灶,并且可较好地显示引流静脉,可作为颅内血管畸形,特别是流速慢的血管畸形的诊断常规序列,临床再结合其他序列可为颅内血管瘤病人提供精准、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