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运行效果评价
2020-10-22张中容吴丽平
张中容,吴丽平,吴 玉
(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 广安 63850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常见的长期输液的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建立PICC门诊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2]。我院自2019年3月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本文中选取我院1136例PICC带管的患者,根据患者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PICC专科护理门诊进行PICC置管和维护的患者)和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病房进行置管和维护的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PICC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前,共调查在我院各病房行PICC导管穿刺和维护的患者556例,其中女280例,男276例,平均年龄46.9岁。PICC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后,在PICC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导管穿刺和维护的患者580例,其中女302例,男278例,平均年龄4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房进行置管维护,门诊患者实行首诊科室负责的原则,置管和维护后重点强调注意事项并发放宣教手册,实验组患者管理措施如下:
1.2.1 设施设备
在医院门诊大楼三楼设立PICC专科护理门诊,诊室内分别为置管室、换药室。
1.2.2 人员组成及排班
组建PICC专科门诊护理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PICC专科护士4名。排班模式:专科护士一线排班+组长/副组长二线排班模式,有穿刺置管的患者,组长或副组长必须到达置管现场,既避免护理人力资源浪费,又保证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
1.2.3 建立制度和规范流程
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6版)》、《静脉治疗规范与准则》[3]和国家卫计委下发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4],基于循证护理方法,通过系统文献检索,收集支持证据,结合基层医院临床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规章制度[5]。
1.2.4 培训与考核
采取院内外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月组织PICC专科知识培训后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不定期参加省内外短期培训班,返院后汇报分享;每季度组织疑难病例讨论解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1.2.5 运行管理
PICC专科护理门诊时间为周二、周五上半天,其余时间可电话联系,由当天二线值班人员负责相应处理。同时组建了微信群和开通了24 h咨询电话,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
1.3 观察标准
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ICC 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统计本文中出现的数据。
2 结果
2.1 PICC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前后患者PICC管平均留置时间
对照组556例,116.72±12.47天,实验组580例,177.42±16.83天。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PICC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前后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PICC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前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78%(共21例,其中导管滑脱5例,静脉炎7例,导管堵塞4例,皮肤过敏5例),开设后发生率为1.55%(共9例,其中导管滑脱2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0例,皮肤过敏4例)。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有利于保证PICC置管及维护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定期质控检查、考核培训和疑难病例讨论,使PICC置管及维护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有利于提升专科护士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会诊,专科护士可将最新的静疗技术和理念带到所属的科室,发挥技术带头和辐射作用,有利于提升全体的专业化水平[6]
我院建立PICC专科护理门诊以来,有效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PICC留置时间。但还存在信息化支撑不够、管理模式不成熟等。下一步将借鉴输液领域国内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并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