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2020-10-22王成珍
王 晶,张 戈,王成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老年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确诊之后需要及时给予治疗,脑卒中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于发病部位较为特殊,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造成影响,患者出现行动不便甚至反应迟钝现象,需要在治疗期间配合有效护理方式防止跌倒。跌倒会对脑卒中患者造成致命伤害,导致其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与软组织挫伤现象,对其健康有不良影响,甚至会加重病情,出现不可逆损伤,可见有效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1]。本次研究通过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并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6~79岁,平均(67.52±2.53)岁;病程1.3~4.8年,平均(3.05±0.75)年。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7~80岁,平均(68.55±2.54)岁;病程1.5~5.2年,平均(3.35±0.85)年。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为防跌倒的病人手臂粘贴防跌倒的警示标识,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并给予协助患者,入院病人护士行防跌倒的相关宣教,在床尾放置与疾病相关的资料。
1.2.2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
患者入院之后对其实施评估,前三天以及每周五填写跌倒风险评估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65岁及以上、近三个月内曾有跌倒、平衡感失调、肢体功能障碍、借助步行器或者轮椅、意识障碍、虚弱者、下肢无力、视力不佳、睡眠障碍、脑中风、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服用影响意识或者活动药物:利尿剂、止痛剂、轻泻剂、镇静安眠药、心血管用药、抗精神病药物十项,评估表总分10分,≥1分的为低危患者,床尾悬挂绿色警示牌;≥3的为中危患者,床尾悬挂黄色警示牌;≥5分的为高危患者,床尾悬挂红色警示牌,每周二周五评分两次。
1.2.2.1 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之后对其跌倒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1.2.2.2 环境护理
为患者营造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保持地面干燥,物品摆放有序,将防跌倒的病人的床尽量安排于靠近卫生间的位置并选择高度较低的床,在患者常去的地方设置扶手,休息时上好两侧床栏,若有必要可为患者绑保护性约束带,将相关设备的线路整齐放置,避免绊倒患者[2]。
1.2.2.3 加强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其护理责任心,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病房巡视,保证患者跌倒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减轻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强化患者对药物的认识,观察其是否出现步态不稳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以上情况需要加强用药后护理,叮嘱患者在用药之后静坐或者静卧休息[3]。
1.3 观察指标
分析跌倒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跌倒发生率分析发现,观察组无药物不良反应、身躯移动障碍、身体素质下降、身躯移动障碍及药物因素导致的跌倒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00%(0/4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致跌倒1(2.22%)例,身体素质下降致跌倒1(2.22%),身躯移动障碍致跌倒1(2.22%),护理服务不到位致跌倒1(2.22%)例,跌倒发生率为8.88%(4/4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较对照组低,x2=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5)。
3 讨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不但会损害其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其内心产生恐惧感,严重者会丧失自我生活能力,影响康复进程。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凡符合以下选项中的一点即可为其建立老年医学科跌倒高危患者巡视单:①意识障碍可以下床;②肢体偏瘫无力可以下床;③视力有障碍;④头晕;⑤有跌倒史,之后在其床头放置高危跌倒提示牌,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每天巡视四次,分别为白班上午、下午、小夜班与大夜班。巡视期间所观察的项目主要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行走不稳、视觉障碍、头晕发作;鞋子大小合适、鞋子防滑、鞋子穿取是否方便;使用镇静安眠药;如厕需求;床栏是否上好;陪护是否在病人身边;护士是否进行健康教育;生活用品如:手机、拐杖、眼镜,喝水杯等是否在方便位置。
对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实施环境护理可为患者营造整洁干净病房环境,减少活动场所的障碍物,降低绊倒与跌倒风险。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可强化其护理责任心,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患者跌倒后及时处理可减轻对其造成的伤害,用药之后静坐或者静卧可降低跌倒发生风险,保证患者安全[4]。
综上所述,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对其实施针对性可降低跌倒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