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彝翻译中无等值物词汇的翻译*
2020-10-22余华
余 华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北京 100080)
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关怀下,彝文翻译事业空前繁荣,其文本成果硕果累累。在彝文翻译场域中,汉彝翻译实践和文本成果占据主体地位;彝文翻译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彝文翻译实践本身,特别是很少有人在国内外经典和前沿的翻译理论视角下审视和检查汉彝翻译的实践活动。[1]从词层意义上涉猎汉彝翻译中无等值物词汇翻译的研究成果更是还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此,笔者拟结合国内外有关无等值物词汇翻译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自身的汉彝翻译实践经验,在论述汉彝翻译实践中的无等值物词汇现象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和归纳法,对汉彝翻译实践中无等值物词汇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一个理论上的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以供广大汉彝翻译者参考,希望对汉彝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或参考作用。
一、无等值物词汇的概念及其代表性研究
首先,在讨论彝文翻译实践中的无等值物词汇现象及其翻译方法之前,有必要对无等值物词汇的概念及其研究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无等值物词汇的概念及对其翻译方法的研究,是在翻译等值理论下产生和发展而来的,翻译等值理论派的学者认为“等值”是衡量翻译准确与否的标准,就该理论的影响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语言学家兼翻译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中与“等值”一词并存的同义词有“等效”“等价”“对等”“等同”“对应”等;相应的与“无等值物词汇”这一提法并存的有“无等值(等效、等价、对等、等同、对应)词”“非等值(等效、等价、对等、等同、对应)词”“不等值(等效、等价、对等、等同、对应)词”等。文化翻译派却描述为“文化空缺词”。[2]也就是说,对无等值物词汇的表述还没有完全得到统一,翻译理论界对它的使用自然也就不完全一致。从概念所指称的准确性上看,本文认为用“无等值物词汇”更为标准、更符合实情和原义。
最初把无等值物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是语言国情学。其中,20世纪苏联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巴尔胡达罗夫对无等值物词汇及其翻译问题的理论阐述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无等值物词汇是指两种语言中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词和固定词组单位)在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中没有完全的等值物,也没有部分等值物,这就是“无等值物”词汇。它是一种指因源语(source language)所指称的对象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语言文化中不存在,或难以区分和界定所导致的两种语言间无对应或基本对应的词语存在的现象。简言而之,无等值物词汇指的是源语中的词汇单位在目的语的词汇系统中没有“现成的词”或“固定词组”在翻译中可供使用。[3]国内外还有很多翻译研究者对无等值物词汇进行了研究,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二、汉彝翻译实践中无等值物词汇现象
翻译是跨文化、跨文字、跨语音的交际活动。“语言的翻译不仅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4]从这个层面上说,汉彝翻译者是汉彝文化交流交融的使者,因而他们也应当对汉译彝过程中的无等值物词汇现象给予足够重视,在翻译处理此类词汇时,应当“小心翼翼”。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从词层的角度将汉彝语词汇的无等值物现象分为完全等值、部分等值和无等值3种层级。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是以下几个差异所致:一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二是在彝语中缺乏对应物;三是对词汇意义区分不同;四是表达意义的不同。
综上所述,无等值物词汇在汉彝两种语言中的存在,即在汉彝翻译实践中的存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三、汉彝翻译实践中无等值物词汇的翻译技巧
汉彝翻译过程中,遇到在彝语里没有对应物的汉语词汇时,对翻译者,特别是年轻翻译者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认为“无等值物词汇”不可译,那就错了。任何一种语言原则上都可以表达任何概念,尽管在语言体系中没有这一符号,但符号内容总是可以借助一系列手段在语言里、在具体话语里被传达出来,汉彝翻译也不例外。[5]本文结合笔者的汉彝翻译实践,对汉彝翻译过程中,翻译无等值物词汇的可能途径或可能方法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归纳。
(一)不译法
不译,并不是直接或完全省略,而是照抄源语或模仿源语的发音,用目的语翻译出来,以达到不失源语中的信息和内容。不译可分为原文照抄翻译和音译两种。[6]
1.原文照抄翻译法
2.音译法
(二)音译加上义词法①
(三)意译法
(四)释义法
(五)仿造法
(六)插图法
插图法是指用插图来说明目的语中无等值物词汇的某个源语语词的方法。在汉彝翻译实践中,有时要用文字来说明一个缺少等值物词的语词可能要占用很大的篇幅,并且读者并不容易理解,这个时候译者可以利用插图法,就会让读者一目了然。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广告翻译和双语词典翻译中,在普通文本的翻译中并不多见。
如果说普通翻译中使用插图法常常会受到各种限制的话,例如,译者可能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插图,或者译者无法将插图插入到自己的文稿中等,那么,汉彝词典翻译中使用插图法则要方便得多。因为词典编译主体可以聘请画家绘制插图,也可以使用照片,而且可以印制得非常精美。因此,插图法在汉彝双语词典翻译中的使用,尤其在给无等值物词的语词释义时,插图可起到很好的辅助释义作用。但是插图只能作为辅助释义的一个手段,汉彝词典编译者必须给出源语在目的语中的等值物词汇,然后再配以插图来说明词义。[9]
当然,汉彝翻译实践中,应该还有很多翻译技巧和方法,这里分析列举的仅仅是笔者所掌握的技巧和方法,也许这只是众多汉彝翻译技巧中的“冰山一角”。
作为汉彝翻译实践者,除了要有扎实的语音、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知识外,还应该刻苦钻研同为中华民族的汉彝两个民族的历史、宗教、经济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应有深厚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译者也应该学习国内外经典和前沿的翻译理论思想,使自己的翻译技能、翻译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当然,笔者认为现有的任何一种翻译理论或翻译技巧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汉彝语文翻译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难题,包括翻译本身不能“完全等值”的局限性。但笔者坚信通过各派经典和前沿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的学习和研究,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注 释:
①“上义词”是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首次使用的术语,是对事物的概括性、抽象性的说明;相对应的“下义词”是对事物的具体表现形式或更为具体的说明。可以理解为,上义词针对共性,而下义词针对个性。国内有“上位词”“泛指词”“泛称词”等之说,相应的有“下位词”“特指词”“特称词”等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