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与电商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020-10-22
在乡村振兴规划由优化改善三农问题向互联网驱动乡村经济振兴聚焦,参与主体格局由政府机构主导向政银企共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式互联网商业模式向深度互联网新经济模式过渡的宏观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与电商的双向结合迎来了历史机遇期。2019年2月,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新形势下,农村普惠金融如何推动电商更快更好地发展,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生存发展之道。
农村普惠金融之困:失衡与掣肘
近年来,农村电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仍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除农村地区的传统因素影响之外,普惠金融支持不足已成为农村电商广泛开展的最大掣肘。这种失衡和乏力既体现在金融的硬件设施条件方面,也体现在各金融机构主体的创新能力、思想观念等软件条件方面。
1.金融基础设施落后,对农村电商的金融服务缺位
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历史遗留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网络及金融配套服务发展较慢的问题。其中影响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挥功效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农村金融网点数量少且未能实现深入下沉。很多金融机构都将网点开设在县乡一级,未能深入下沉到村镇一级;部分涉农金融机构更是因为扁平化管理的需要,在农村的网点不增反减;部分县域商业银行还存在自主权少、授信额度小等问题。金融服务的缺位令许多深处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存款提现、以整换零、小额贷款以及小额理财等普惠金融的便利。服务缺位、设施缺乏的另一表现就是征信系统和风险机制的不完善,金融机构难以获取农村贷款客户完整的信用信息,加之农村金融中介体系还有待完善,政策性担保公司数量严重不足,致使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亟待完善。
2.金融产品单一,支持农村电商的创新能力不足
一直以来,银行贷款仍然是农村电商行业乃至整个农村市场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在实际支持上仍存在不少困境。一是适用于农村电商开发的金融产品较少。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农村电商融资仍然主要依赖银行传统类型的贷款,尚未开发电商类金融产品。二是农村电商创业者在贷款时的抵押担保方式单一,一些金融机构尚未将电子商务企业交易额、订单量、电商等级评分和信誉度等纳入授信考核范围。三是农村金融机构繁琐的手续流程导致贷款审批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为农村电商企业提供资金助力。
3.金融供需信息失衡,服务农村电商的意识不强
农村电商普遍经营存在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以及专业电商人才缺乏等特点,致使物流运输、产品质检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还需要正规化。同时,电商与金融机构之间沟通较少,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资源投入与资源需求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金融机构和农村电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电商业务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服务理念,对于基础设施完善、产品服务创新等需求缺乏重视,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4.金融科技普及推广困难,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动力疲弱
一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互联网络、智能手机等普及率低,网络购物消费习惯尚未形成;金融专业人才缺乏、金融宣传工作力度弱使得农村电商从业者对移动支付、互联网信贷等金融技术产品多持不信任态度;尚需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更是使得农村客户在接受产品和服务时存在一定顾虑,这就导致了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推广阻力较大。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企业承受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压力,尚未在农村电商市场探索出一种较为明确的盈利模式,自身存在支持动力疲弱的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推动电商发展的新成效:四化并举
随着《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出台,政策春风一次次焕发农村市场的供需活力,农村普惠金融在资金、基建、技术和观念等多方面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1.扩大金融供给范围,实现农村电商发展市场化
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方针的稳步施行,农村电商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扩大农村存量资金储备,金融机构对农村存量资金的积累保障了农村电商产业建设拥有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险机构推出的各项新型涉农保险实现了农村电商生态系统产业链中对不同环节的风险分担。而普惠金融成熟的网络体系在农村地区扎根后也能促进农村存量资金的有效配置,因为金融机构在农村电商的发展中不仅是各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还是资金良性传导的监督者。金融机构在主营产品、经营团队等方面对农村电商信贷需求项目的审批把关可以保证资金优先进入前景好、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并淘汰掉生产动能疲弱、经营脱节市场的落后企业,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电商在供给侧完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实现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市场化调节。
2.优化物流结算网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
当前,我国农村经营性道路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日益成熟发达的交通体系为农村铺建物流网络提供了坚实基础。农村电商的物流建设普遍为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但无论哪一种建设方式都需要农村普惠金融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以实现其在农村的深度覆盖。金融支持可以为农村物流网络构建提供有效的信贷担保和多元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通过农村联合保险和实物抵押等方式为农村电商的物流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途径,并且其融资成本和风险都要远低于民间借贷。农村物流网络在支付结算方式上存在的资金流通快、流量大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农村普惠金融提供的委托收款、移动支付及消费金融等服务来解决,满足了农村物流发展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要。考虑到农村交通基建、排险抢修等服务体系不完善,物流仓储配送面临道路事故、货物安全等诸多不测风险,物流企业进驻农村市场时往往信心不足,在经营上亦会束手束脚。而金融支持中的各类保险业务能有效地为企业分担农村物流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效率的信心。普惠金融在信贷、结算和保险等方面为农村电商物流设施系统化提供强大支持,实现农村物流服务与城市同等水平,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3.提供网络技术支持,促进乡村产业运营信息化
信息化的电商平台是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而无论是自主平台模式还是合作平台模式,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都需要技术支持。相较于农村电商这一尚在培育中的年轻业态,农村普惠金融长期深耕三农领域,凭借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经验积淀,在技术端颇具规模与优势,不仅可以为平台初期的搭建与推广提供尖端技术助力,还可以为平台落成后的维护与升级提供高效金融支付,优化电商平台的使用体验,有效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口碑等方面的软性支持。此外,伴随着平台交易的日渐增多,农村电商平台聚集了庞大的交易信息,农村金融机构可依赖自身积累的信贷信息与电商系统实现信息流的融合发展。通过对信息流进行双向的数据化整合处理,为电商企业制定金融决策、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审批提供依据和保障。金融通过技术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既提高了三农客户的购物满意度,也缓解了农村信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形成了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互利双赢的局面,对农村电商信息化建设、乡村产业信息化运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培养新型支付习惯,引领消费支付观念现代化
农村地区消费者大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支付方式和保守的消费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商的深入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在农村的普及使新型科技已经具备了广泛使用的客观条件,但传统的支付观念仍难以在短时间内革新,成为农村电商推进乡村振兴的隐形短板。随着支付宝、翼支付等移动支付企业农村业务的开展,移动支付这一新型支付方式凭借其便捷、安全的优势受到农村地区消费者的青,一些支付优惠活动更是起到快速推广的效果,移动支付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与移动支付一同在农村兴起的还有蚂蚁金服、农村白条等消费金融业务,其无利息、支用快和风险低的特点吸引了农村客户群体,既满足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又减轻了入不敷出的担忧,将超前消费、信用消费等新兴的消费观念带入农村。超前消费的观念活跃了农村商品经济,移动支付的习惯促进了农村电商发展,二者对农村思想观念进行的这场无声革命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铺平道路。
农村普惠金融支撑电商发展的新出路:三位一体
金融支撑仍然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环节,银行、电商和新型科技企业三大主体把握历史机遇,凭借着银行的线下布局和信贷支持、电商企业的平台运作和资金配给、科技企业的网络声量和潜在客群,各自发挥优势、扬长补短,推动农村电商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进一步形成“三位一体”新格局,引领农村经济的巨轮驶入新航道。
1.以银行体系为基础,推动深度融合
相比于电商平台与科技企业,银行拥有数目庞大、运作成熟的线下网点,可以依托自有平台满足农村电商和普惠金融的发展需求。如今,曾经服务功能单一的银行惠农服务点经过大范围改造已经升级为可以办理个人赋税缴纳、农村医保汇缴、生活缴费、理财产品购买、小额现金存取及金融知识普及的“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服务站。与电商企业的互利合作使得一些地区的惠农综合服务点加载了农村电商服务功能,成为“政府+企业+银行”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政企银”三者具体合作方式体现为:银行为惠农点提供金融服务终端及服务人员,电商企业为惠农点提供交易平台、快件收发和物流中转等服务,政府部门为惠农点提供电商培训资源和政策指导。在三方通力合作下,惠农综合服务点成为从线下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蓄力点;银行也凭借长期深耕农村市场的优势,成为三方共筑“金融+电商+惠农”模式的关键一环。
2.以电商企业为桥梁,开拓农村市场
■ 豹隐南山 李艳明/摄
电商企业凭借强大的平台优势和对市场信息敏锐的掌握力,既可帮助农村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深度拓宽产品市场,又直接对接厂家和消费者,减少代理环节以提高农村电商企业利润。规模庞大的平台实力是电商企业进军农村电商领域的优势所在,铺陈稀疏的线下网点则成为其渠道下沉的短板。基于此,以淘宝、京东和苏宁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不约而同将发展农村电商的“先手棋”落在了线下店的铺设运营上,搭建起涵盖商品展示、代客下单、物流配送、售后保障、人员培训以及宣传营销等多种功能的县村两级电商服务站。淘宝服务站还衍生出了农村电商金融服务功能,包含助农存取款、金融知识普及、零售服务宣传以及农村淘宝购销等多个维度的服务,全方位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尽管开展的形式有加盟和直营之分,但各电商企业无一例外都以乡村推广人员为重要抓手,从农村闲散劳动力中吸收人力资源经统一培训后上岗,这样不仅可以在乡村地区繁错根深的人情社会网络中开发潜在客源,还能够促进农民返乡创业就业,为农村电商提供充足的人力储备。
3.以科技企业为推手,实现革故鼎新
相较于银行和电商企业,移动支付、短视频等科技企业兴起不久,是在当下青年一代中孕育并发展的年轻业态,代表着新经济的价值选择和资本取向。在农村地区亟待除旧布新的大环境下,科技企业凭借其网络影响力和资本实力,成为推动农村电商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新兴力量。农村地区居民长久以来都以现金作为最主要的支付介质,其对资金的存取程序力求快捷简便,对资金的支付使用注重安全便携。而智能手机的普及成为移动支付替代现金支付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逐渐培养起的新型支付习惯有助于农村电商的深入推进。移动支付企业通过和电商企业及银行的合作不断强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通过线下服务平台为当地用户提供涵盖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便民服务,为农村地区提供“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发挥其运营商背景的独特渠道与资源优势,高效推动金融民生服务深入农村。同时,继银行、电商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之后,短视频领军的传媒科技企业凭借当下热门的话题度和强大的传播力成为助推农村电商发展的黑马力量,独树一帜地开辟了“视频电商”这一模式。快手等企业已经将目光聚焦于供需尚未饱和的农村电商市场,以视频内容消费为主要驱动,辅以线下基础设施和线上社交构建,开创“视频电商”和“社交电商”两大模式,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集聚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