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

2020-10-21管丽莉唐雪梅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

管丽莉 唐雪梅

【摘 要】目的:围绕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实验研究选取我院儿科科室2018年8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80例患者,严格按照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的标准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并就两组总体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總体疗效来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高达98.7%,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75.2%,两组比较优势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相较于传统常规化的护理模式,个性化护理理念的引入,不但有助于患儿依从性的提高,且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了家长对医院护理干预效果的满意和肯定,故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儿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1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护理服务技术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特别是对于具有极大特殊性的儿科而言,与成人科室不同,患儿无论是在自制力方面,还是安全意识方面均有所欠缺,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为避免患儿发生坠床、摔伤等不良事件,应提高个人护理知识和服务水平。我院为有效改善当前儿科护理工作整体护理治疗和护理效率,于2018年8月将传统常规护理升级为个性化护理,以其中80例患儿为例,开展一系列对比研究,深入探究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优势与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所收治的80例患儿入院时个人基本资料,将其按照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的标准进行划分。其中,对照组主要包括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最小为6.5个月,最大为8岁,平均年龄(4.3±1.9)岁;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例大约为22:18,年龄主要分布于7个月~10岁之间,平均年龄(5.3±2.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40例患儿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如下,第一,在患儿入院治疗后对患儿疾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与了解;第二,向患儿及家属普及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第三,指导患儿正确的药物治疗;第四,做好患儿日常饮食和作息的相关指导工作。

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引入观察组40例患儿中,按照标准进行如下护理内容:

环境个性化护理。不同于成人患者,在护理患儿过程中应确保其所处环境的舒适性,护理人员可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兴趣爱好的观察,对病房环境进行设计与布置,例如,可将卡通图片张贴于患儿可看见的地方、放置各类玩具等,形成对于患儿注意力的有效分散,对其紧张、恐怖心理进行调节,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病魔信心与勇气。

心理个性化护理。在与患儿沟通时,护理人员可通过和蔼的语言和轻柔的动作,消除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隔阂,针对年龄稍大且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的患儿,可将生活护理升级为精神方面的鼓舞,通过与患儿共同畅想病情痊愈后所向往生活,提高患儿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医护形象,避免对患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刺激,向患儿家属普及疾病相关护理知识,使其积极参与患儿护理工作,并指导其在监护患儿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及时向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进行报告。

认知个性化护理。在患儿及其家属之间进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设宣传和普及,促使每一位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类型和病情的深入了解,与家属合作进行相关护理计划的系统指定。另外,有效结合不同患儿实际病情情况,对其用药和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并认真详细的详见家属做好一系列解释工作,促使其依从性的全面提升。此外,患儿出院后应指派专门护理人员对其病情康复情况进行定期回访,向患儿家属提供各种健康咨询和健康服务。

1.3评判标准

对于患儿治疗效果的判定主要分为以下内容:

显效——患儿接收护理干预后,病情稳定,达到完全痊愈状态;

有效——经过阶段性护理,患儿疾病症状有所改善,且并发症有效减少

无效——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并未出现好转迹象,反而出现加重现象,徒增患者治疗时长。

试验调查以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实地调研,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进行数据资料的总结。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100%。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调研所得数据资料均已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其中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对比依据,计数资料主要运用χ 2检验,当P<0.05时证明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从总体疗效来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l。

3 讨论

在当前国民结构中,独声家庭占巨大多数,对孩子溺爱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生长环境下,孩子不仅忍耐性和吃苦性差,且对他人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这一现状无形中加剧了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与此同时,不同于成人,儿科疾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再加上患儿依从性低,当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中发生失误,基友可能与患儿家属产生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加快实现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强化,缩短患儿康复实践,降低各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成为当前护理工作重点任务。而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全面普及与应用,针对性的为每位患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在具体护理工作中投入真情实感,极大的满足了患儿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需求。我院将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升级为个性化护理模式后,无论是治疗有效率还是护理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和改善,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提升,故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柯明珠, KeMingzhu.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儿科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56-157.

[2] 魏洁.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3(01):288-289.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