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元素教研模式下,基于儿童视角开展生活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0-10-21杨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

杨欢

摘  要:四元素教研模式下,以儿童视角开展生活化主题活动,把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渗透到主题教育活动中,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整合,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非常重视幼儿生活经验、幼儿视角、幼儿兴趣、幼儿能力出发,从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中的案例,重点分析生活化元素,基于儿童视角下主题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四元素教研;儿童视角;生活化主题活动

爱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和探究欲,对于人类发展极为重要。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儿童也是同样重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仅能帮助儿童认识和了解世界,而且是推动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生活既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又是幼儿的学习途径。虞永平教授在《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一书中提出,主题活动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重要路径。由此可见,基于儿童视角下班本主题活动生活化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对基于儿童视角下班本主题活动生活化实施有效途径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开展生活化的主题活动

首先,在幼儿园班级主题开展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各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需要对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之后,再制定主题活动内容。例如,教师发现班上的小朋友对种植活动的比较感兴趣,那可以开展以“我的小菜园”为主题的活动。教师可以提前给小朋友们分配任务,让幼儿带自己最喜欢一种蔬菜种子来班级参与种植活动,让幼儿体验种植的乐趣,让幼儿在种植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知识。

二、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环境会“说话”

在整个教室环境中,我们提倡根据各年龄段创设围绕主题的点、线、网的环境,创设能够激发幼儿已有经验的环境。环境不仅仅考虑到幼儿学习,游戏的需要,也考虑到幼儿情感等方面的需要。生活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中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环境如何也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自主能力的培养等。比如我们在盥洗室洗手的地方贴上“如何正确洗手” 的图片,通过隐性环境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做到不玩水,不在盥洗室打闹。例如,在小班“我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考虑到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将班级环境与班级主题活动相结合。教师提前收集幼儿照片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幼儿走进教室就产生亲切感与环境互动。在大班“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创设更加贴近幼儿的环境创设。比如班级根据班本课程和大部分幼儿所在的社区创设了 “生活社区体验中心”角色游戏,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拍照、绘画等形式,让幼儿自由自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不断与环境互动,在碰撞中观察着、思考着、创造着。教师在这时候,不是“教”,而是“听”和“记录”幼儿游戏、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孩子们的视角,使幼儿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探索与主题进入他们所需要的生活化环境。教师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幼儿与生活环境充分互动,是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的要素之一。

三、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让别出新“材”的生活化主题材料,支持与丰富幼儿知识经验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基于主题活动的内容,应尽量思考利用幼儿生活的环境或生活物品做为他们主题活动材料和资源,满足幼儿进行深入的主题探究活动。例如,在“多彩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自己身边生活环境或环境中自然陈列的物品产生了探究兴趣。测量是一种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服务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凸显了此类主题的生活化特征。它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开展,是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对身边自然陈列的生活物品的测量产生兴趣后发生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中,幼儿一开始往往是对身边物体的测量有争议。通过学习测量,幼儿掌握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开展生活化的主题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材料是幼儿身边无意识摆放的生活学习各类物品,无需教师刻意准备。生活环境和生活自然物常常可以成为主题活动的材料和资源,它来源浸润于生活之中,无形地支持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满足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生活化的材料往往比我们刻意设计准备的环境材料更加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更加有利于主题的推动和发展。在适当的时候有意识的微调环境和材料,促生活化的主题探究不断深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

四、从儿童的本位出发,让教师在“察”言观色中有效支持幼儿游戏活动

从儿童本位出发,教师通过观察有效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生活化主题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使他们得到共同進步又不失个性特点的发展。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科学合理的,以身体健康、行为习惯、经验智能、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为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使每一个孩子获得和谐的发展。例如,在大班与小班开展联动主题主题活动“我是大哥哥大姐姐啦”“我上幼儿园”中,大哥哥去安慰小班弟弟妹妹,自己想办法去哄弟弟妹妹,让他们不伤心了,能尽快喜欢幼儿园,但是好像自己的方法并没有见效。这时大班的哥哥姐姐会有点不知所措。此时,教师没有马上介入,而是多方了解哥哥姐姐用了哪些方法去带弟弟妹妹的。幼儿在生活经验和技能无法支持他们继续探究时,教师适时介入,帮助幼儿分析自己带弟弟妹妹时的方法,讨论如何与弟弟妹妹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成功帮助他们快速喜欢上幼儿园。这时教师又成为了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并能够有效推动主题的发展。

四元素教研模式下基于儿童视角开展生活化主题活动,有效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笔者认为主题活动的来源、环境等都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视角、兴趣、能力有机结合,在生活化主题活动开展中,通过四元素教育模式全面促进幼儿自然、健康地成长,实现生活与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2]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8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多通道开展儿童戏剧创作活动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探析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缓刑》的儿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