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教学中中小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20-10-21王敏
王敏
摘 要:創新思维的火花,是在人类丰富的“想象”中产生并迸发的。因此,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应身体力行,贯彻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知识,技术,创新精神等新的人力因素。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创新都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根本要求。为适应这种形势,把新时代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在学生共性发展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想象力的保护和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才能培养出更多为国家和民族谋复兴的时代新人。
一、教育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起到对有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可见,想象力对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很重要。但是,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也面临着失去想象能力的风险。由于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迫于老师和学校的应试教育,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期望,更迫于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激烈竞争,而被迫远离动画片、电视剧,远离自己喜爱却与学业无关的书籍,远离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被老师,父母甚至自己把自己禁锢在教室里、书房里。这种看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实则令孩子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容易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学习成绩也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想象力对孩子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老师,家长能保护好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充满快乐,充满动力,也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想象力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要有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创造性想象可以使人类有限的心灵直接和无限的大智沟通。创造性地想象力也是“灵感”和“预感”的接受能力。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譬如,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从中国的教育模式看,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对中小学有一定的影响。“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源于对20世纪80年代“应试教育”的反思和批判,指向国民素质的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可持续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2001年,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化中。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应试教育首先就禁锢了人的思想和想象,要求学生服从权威,崇拜权威,强调“我讲你听,我说你做”。从小学起,学生就被要求“规规矩矩”,与权威不符的就是“异类”。这种模式下,怎谈想象和创新呢,可以说,在小学学生的想象力就已被消磨殆尽。教师应敢于打破以教材和教师为主的权威,要从自我做起,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错误;教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千真万确的。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局限于教材和老师讲授的,而是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气度,境界。这并不是说老师不要威信,一个没有威信的老师是失败的。只是说威信的建立不是靠“高压”,靠压制学生的想象力、主体精神为代价,而是要依靠教师的亲和力,学识等建立起的威信,是民主平等的,是和谐的,是充满爱的,是益于可持续发展的。此外,教育教学中最需要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存在即合理,要以宽容的态度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力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激励性的环境,更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解放,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主张学生“有所听,有所不听”。教师对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想象,要在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归纳总结。好的教育并不只是学校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一个方法是: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长多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还要多多陪孩子看有知识趣味的图画书等,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画,把自己观察和头脑里想象的大自然景物和图画书上的人物等画下来,这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有效方法;第二个方法是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家长在晚上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给自己讲故事,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做个有心的听众,并且时不时的对孩子进行发问,让孩子有兴趣继续编下去;第三个方法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多多引导孩子阅读优秀童话,小说,科幻作品,优秀书籍中富有逻辑性的思维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第四个方法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观点。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多用语言引导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文献
[1]《义务课程教学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邢永富主编。
[3]《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