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0-10-21刘征孙晓红陈健
刘征 孙晓红 陈健
【摘 要】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锥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锥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于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前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者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于术后对比两种之傲方式的手术指标及患者指标。结果: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为(6.01±2.23)mL,手术时间(39.12±8.54)min,伤椎高度增加(9.36±1.85)mm;而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参照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增加分别为(4.36±2.79)mL、(27.66±7.31)min、(2.75±1.69)mm,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其次,研究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感,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94-02
前言:当前时代背景下,正处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众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且身体下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其各系统、器官均出现退行性改变,同时也提高了各类疾病的发生率。骨质疏松是老年易患病之一,长期的骨质疏松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若是不及时到院进行针对性治疗,极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继发症状,如压缩性骨折。老年骨质疏松锥体压缩性骨折多发生于患者腰椎处,使患者逐步出现驼背,且伴随有剧烈的疼痛感。临床对于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凸成形术,本次对照实验中将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应用于了参照组及研究组中,以探究其对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50例研究对象,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且已经出现继发性压缩性骨折,为我院骨科于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且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簽字。入组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参照组中 ,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介于61~78岁间,平均年龄(73.64±1.58)岁;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年龄在63岁至81岁之间,在平均年龄(75.94±2.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参照组。协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姿势后进行局部麻醉,其次应用专业设备进行高清透视,然后将穿刺针插入至病变腰椎椎体处,然后通过穿刺针注入骨水泥,注入完毕后实施压迫。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并保持静卧休息[1]。
研究组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准备工作与参照组相同,但需让使患者保持腹部悬空,并应用C臂X线机来进行协助观察引导,然后将穿刺针于患者椎弓根沿内侧壁进行钻入。其次,使用扩张器来进行球囊扩张,以便抬高椎体终板,随后使用穿刺针带入的套管进行骨水泥注入,压迫3~5min后完成手术[2]。
1.3评价指标
将手术过程中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VAS疼痛评分、局部后凸角等患者指标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将SPSS22.0作为本次实验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2.2患者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局部后凸角等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如今,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在逐年增加,且由于未及时到院治疗而继发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在压缩性骨折的影响下,患者的脊柱会逐渐弯曲,使得患者趋于佝偻,且伴随有剧烈的疼痛感。在过去,对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为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补钙以及服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并不能根治病症,依然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伤害[3]。而当前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可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是通过由高清技术设备的引导下使用穿刺针所携带的套管对病症椎体实施骨水泥填充治疗,但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价值较高,主要是因为该治疗方法的骨水泥填充量更多,使得患者的病椎术后稳定性更高,且有效降低了术后出现椎体后壁塌陷的风险。
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研究组在手术指标及患者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赵小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0):217.
徐新明,程珍泉,胡关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0):137-139.
唐振坤,俞桂松,范奕松,蒋瑛翘,王艺超,刘晋闽.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J].中医正骨,2019,31(1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