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0-10-21陈建丽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微课

陈建丽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方式和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的形式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变换,微课是新时代教育一种新的形式,随着发展而逐渐推广,被广大的教师、学生接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教师对小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很重要的场所,如何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结合微课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在新的环境下教师如何在小学道德法治课堂运用微课,如何将微课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结合。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

微课是在科技发达的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渐被推广,被大多数领域应用,教育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在教学实践中,微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短小精悍、重点突出为特点,以简短的视频为主要形式,因符合小学生发展特点被学生接受。教师要利用微课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将微课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更好地融合,使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随着微课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

1.抽象问题具体化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尚浅,对很多事物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很难理解抽象的事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例如,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公民的权利。教师可以利用孩子赡养老人、家长抚养孩子的视频达到教学目的,也可以提问学生“爸爸妈妈对是怎么对待你们的”引出父母抚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或提问“父母是怎么对待家里的老人的”引出赡养父母是孩子应尽的义务,引出对应的法律,帮助学生构建法律意识,提升道德水平,提升综合素质。

2.情景微课引起情感共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全,对世界的认知远远不及成年人。但人天生便具有共情的能力,小学生自然也是如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和小学生的共情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小学生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水平。

例如,教学《上课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关于上课的视频,上课铃声响起,有的学生回教室等待老师上课,有的则是还在走廊玩耍,有的在教室内大声喧哗,教师提问:这样做对吗?教师利用此引起情感共鸣,告诉学生正确做法,从而使学生明白要遵守纪律,上课铃声响起时应该马上进教室安静地等待老师。

3.精简课堂,深化主题,提升课堂的空间率

传统的课堂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偏低。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十分枯燥,主题相较于新课改的形式并不是十分明显。小学生不具备抓重点的能力,导致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不理想。微课利用短视频与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和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此外,在微课与课堂的融合中,学生的参与度与活跃度相比以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坚持才有收获》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龟兔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兔子跑得快,却输掉了比赛,乌龟为什么可以赢得比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满堂灌好很多。视频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活跃度和空间率,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4.辞旧迎新,创新能力提升

微课的产生改变了以往旧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作出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激发了教师的创作灵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微课基于智能设备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教师经验的分享。

5.信息化平台使教学成果最大化

微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微课使信息分享最大化,教学成果最大化。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把课件上传至微课平台,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课件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课件,吸取精华,增强自身的创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原则与策略

1.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本着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目的进行教学。

2.策略

(1)教师要加强微课的制作能力。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果的高低。教师制作的课件質量与学生的兴趣、学习成果相关。学校要制定课件考核标准,定期举行课件比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微课的制作能力。

(2)整合资源,教学成果最大化。整合资源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十分重要,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与资源的整合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学生“权利”“义务”等抽象化的内容时,可以利用一些影视资源,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这要求教师注意周边发生的事情,及时收集资源。

(3)情景设置要注重相符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的设计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还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情景设置是相辅相成的。教授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家人团圆的视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里过中秋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中秋的理解,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基本内涵。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名人事迹,中国的大多数古代名人已被世人所遗忘,他们优秀的成就、精忠报国的精神等事迹没有被人所发现、所崇拜、所传承。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将古代名人带入课堂,把他们的事迹用语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使他们的精神被世人所学习、所传承。将这些事迹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既提高了效率也不会浪费时间,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自己主动地去了解名人名迹,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从实际效果上看,利弊也很明显,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内容不断信息化这一手段的提出使课程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而运用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将结合这个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教师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对于学校来说有利于提高整个学校的学习质量及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