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游戏化教学方式贯穿小学语文课堂

2020-10-21夏海艳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杨桃关卡柳树

夏海艳

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借鉴游戏的教育功能,将游戏蕴含的趣味性、参与性等积极因素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同样如此,这样不仅能保留游戏的特征,也可以使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高效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

一、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游戏条件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也应根据这一前提来进行,而不能只把目光单纯地放在游戏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多媒体的应用、教学游戏软件的投放等,能够帮助教师把语文课程中相对枯燥和复杂的教学内容与生动、轻松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地投入知识的海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借助多媒体手段能够使游戏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而实现了游戏化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例如,在教学《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柳树的景观图片或是视频,或者在多媒体的画板上呈现出柳树的轮廓图,设置空白部分,如柳树的叶子、枝干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为柳树涂色,让学生欣赏柳条随风摇曳的姿态,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笔下的“柳树”。

二、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学生投入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角色意识比成人强烈得多。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年龄特征,自控力比较差,但是表现欲却很强。教师就可以围绕小学生的这一特征设计游戏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力,将其与游戏内容相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也会愿意、主动地去学习。但是课文中有些抽象的内容限制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课文中主人公情感的体会。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教学问题时,就可将角色扮演游戏搬到课堂上来,进行识字、阅读或说话的训练教学。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具体演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不同的角色代入感情,再把每个角色的台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可以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或表情等,让学生身处表演的情境中深刻感受“狐假虎威”所蕴含的意义。

三、积极开发竞技类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就可充分将这一特点与游戏结合起来,设计闯关、比赛和竞争性的游戏,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急于想赢的心态设置难度不一的游戏关卡。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会不知不觉地增强自身的毅力,也会更加投入地进行游戏。

例如,在学习完一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来一场关于“生字生词知多少”的竞赛游戏,在每个关卡设置相应的字或者是词,要想过关就必须准确地读出这些字词,学生过关后会得到相应的奖励,通过的关卡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如果没有过关就要返回起点,关卡的难度会越来越高。到最后几关的时候,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字或词。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其中穿插的生字生词也会因为这场游戏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创设游戏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内心体验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呈现形式决定认知方式,同时也是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课堂中游戏化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只有学生身处游戏环境中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有很強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点优势,为学生创设出更加逼真、新颖的游戏情境。教师要尽量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游戏状态,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真实的游戏环境中,确保每个学生在逼真的游戏氛围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拿来一个杨桃,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让学生先对杨桃进行观察,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再让几个同学上台展示、交流,体会课文具体表达的内容。

综上所述,若想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师要为游戏设计积累丰富的经验,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搜集、查阅与游戏化教学相关的理论和实例,结合语文课程中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出适合我国教育和我国小学生特点的游戏化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小游戏。

猜你喜欢

杨桃关卡柳树
电塔岛历险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疯狂冒险岛
《画杨桃》的“标点妙用”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打杨桃
柳树的春天
时空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