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
2020-10-21杨依婕
杨依婕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儿童文学作品大量涌入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教育实践的改变,更好地运用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来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文学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在文化传承上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语文既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它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小学语文在儿童教育阶段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小学语文教育是面向儿童的基础教育,那么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儿童文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是这样描述的:“低年级语文要注意儿童化,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儿童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联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高年级的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应该多样,要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为例,儿童文学作品已占总篇幅的80%以上。
小学语文教材已呈现出儿童文学化的特点,但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没有实现儿童文学应有的教育价值呢?在面对新教材的时候,部分教师还在进行传统的工具性教学,仅仅局限于传授语文知识,停留在字、词、句、意的理解上,满足于教会学生分析课文段落层次和中心思想,认为语文课不是培养作家的,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还有部分教师走了另一个极端,将语文和文学等同,削弱了基础性,忽视了工具性。这些都是不适宜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是教育发展的需求
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蒋风先生说:“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求,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编写,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简单来说,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是“平日的修养”,而“修养”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文学素养”即指某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文学素养”相对于“文化素养”更具体,一般情况下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儿童文学素养,便是人们在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达到一定的水平。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精神,关注终身发展。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贯穿于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学习实践,使之成为学生美好情感、美好精神品格的精神源泉,使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对于语文能力的学习有利于人的成长,而其中文学素养更是人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课堂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学习能使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将教材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儿童觉得知识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切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并可以实际运用的。如此,儿童才有了学习的欲望。总之,在当今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儿童精神的发展及身心的发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指出:“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放眼社会,我们所有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关心儿童事业的各界人士,都需要有意识地帮助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加大学生阅读量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一个方面,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列出课外阅读书目,书目中绝大部分属于儿童文学作品,那么这导读的任务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了。儿童需要激活潜在的灵性,发展想象力,深化对人生的体验。喜悦也好,忧伤也好,这些在文学欣赏阅读中获得的鲜活的情感体验,是儿童学习活动的核心动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儿童文学素养的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可偏废。
(一)在识记等语文技能学习中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汉语字词的识记,有着音、形、义教学的特色,具有浓烈的民族文化特质。
1.识记中的文学要素的开发。汉字不但数量多,而且在实际运用中意义广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将汉字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谜,是汉字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识记教学中采用猜字谜识字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汉字教学的情趣,与学生形成互动,形成一种文学熏陶。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浅显易懂、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字谜,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两人一起走钢丝——丛”等。同时,对于某种类型的字词可以编写相应儿歌,如“鸡、鸭、鹅”三个字: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是大鹅。此外,一些图画识记法也可以挖掘文字背后的意义,如“日”“月”“山”“水”都是照着事物形象临摹下来的,可让学生了解汉字所描绘的丰富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在“鼎”字的学习中,学生总是容易将“鼎”的“目”写成“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讲解一下“鼎”字背后的含义: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下半部分像极了鼎的左右耳、鼎腹与鼎足,而“目”是由“月”演变而来的,“月”字在古代有“肉”的意思,因此“目”就代表了鼎中的食物。这样,学生搞清楚后,书写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2.体悟中的文学要素的开发。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促进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习得如何遣词造句,也要使学生自觉体悟到做人的准则、必须承担的责任等,使之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变换多种教学形式,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组织春游踏青活动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大自然,体会自然万物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描写自然万物的诗文进行朗诵,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文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孩子天生有模仿的欲望和本能,何不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中去,教师进行适时指导?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更能帶来阅读乐趣。比如,在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3课《笋芽儿》的教学中,第二与第八自然段中笋芽儿两次“扭动”身子时所含的感情不同,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来体会这个“扭动”在不同语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第一次是由于笋芽儿不想钻出地面,因为睡觉太舒服;第二次是表现了笋芽儿想努力生长。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表演,更能体会文中笋芽儿的思想感情与文字背后的含义。
3.质疑中的文学要素的开发。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会质疑也是一种提高的方法。这样能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针对课题、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的矛盾之处等进行质疑,自主探寻这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让作品与学生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比如,在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19课《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中,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装饰”的含义,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疑问,“装饰”是使身体或物体表面看上去更美丽的东西,是可见的,音乐却是无形的,为何作者会用“装饰”一词呢?这时再让学生读读后面的句子,学生就会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二)在阅读欣赏中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1.文本。儿童文学因其趣味性和适应儿童阅读能力等优点深受小学生喜爱。儿童文学中的故事和寓言都对儿童的美好纯真的一面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儿童故事在沪教版教材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而生活故事在本教材中不胜枚举,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病人》、钱德强的《啊,汤圆》等,这些文本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们读起来亲切,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仿佛亲身体会。其他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也都真实地反映了生活,抒发了真情实感,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写作能力。
2.内容与主旨。儿童文学选文十分丰富,但其内容与主旨还是相对统一的。以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主要有儿童诗歌、儿童童话、儿童故事以及儿童散文。以儿童散文为例,有金波的《寻找幸运花瓣》、萧红的《火烧云》、巴金的《繁星》等,这些儿童散文多抒发了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想,语言文字十分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锻炼语言能力,还能提升审美能力,感悟生活。
3.风格特色。儿童文学选文所代表的风格特色适应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选文有个特别的亮点,就是选择了一些科普性文章,例如林颂英的《小壁虎借尾巴》《人体内的“修理工”》,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只有一个地球》等。这些文章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特征,但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将深奥复杂的事物和道理描述得浅显明白,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在写作能力的形成中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在阅读欣赏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在写作中培养的则是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然后,加强对学生作文的训练,不断完善学生的用词技巧,使其更加准确贴切。可以采用出班级作文小报的方式,鼓励学生写作,在班级内进行交流、互评,提升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以及对其他学生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中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虽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没有有效地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切阅读的指导是要让孩子找到阅读的乐趣。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推荐合适的书目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从低级的兴趣向高级的兴趣靠拢。比如,在班级中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后的感想、喜欢的句子、复述精彩片段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學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当学生自己喜欢上阅读,其文学素养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
三、检测和评价
如何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否提高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判。
(一)阅读是否提升了学生作文的文学色彩
文字的表达是文学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作为检测标准之一。
(二)学生是否能关注一些文学现象
学生在理解文本篇章、段落结构的同时,是否能体会到文章内涵。学生对文学现象的敏锐性也是随着其文学素养的提高而增强的。比如,《扬州茶馆》一课,大多数学生能体会到扬州茶馆小吃种类多的特点以及老茶客的悠闲自得的心态,也能对“烫干丝”进行详细复述,但对于扬州人的“茶馆文化”这一点感悟不深。扬州茶馆其实是当时扬州人重要的社交场所,扬州人的生活离不开茶馆。
总的来说,对小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检测,一是必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特征,二是必须关注儿童文学素养的检测,二者是统一的。我们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对语文文学的感悟,如对主旨手法,及对字、词、句的感悟也应有所涉及。这些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意不得。此外,还可以从学生的表达以及作文构思中得到验证。尤其对有理科倾向的同学,除了允许其张扬个性,还应该在文学素养上加以引导,使其对儿童文学产生兴趣,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训练,以真正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注重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问题,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要求,但其中依旧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讨论。其一,如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能体现,缺少权威标准与示范。其二,文学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众说纷纭,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评价,特别是如何量化就成了难题。但无论如何,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教师应当采取恰当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其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程虎元.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
[2]本萑.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儿童文学素养[J].考试周刊,2009(57).
[3]张久久.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