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素养的高职人才外语能力提升研究

2020-10-21刘旺余史晓慧曹章成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刘旺余 史晓慧 曹章成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学生外语能力非常必要。高职学生外语能力普遍较低,对外语学习不太重视。从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现状和提高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出发,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支撑,认为至少掌握2种语言、具备国际素养的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提出了提升高职人才外语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人才;外语能力;国际素养;就业竞争力

一、引言

高职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不强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走访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外语能力不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跟学生专业有关的外语知识匮乏,各个专业的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外语词汇储备不够,在工作中无法对自己专业的专业术语进行双语活动。二是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自信心也不足。三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政策、法律、风俗习惯等不够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活动能力不强,无法用外语开展国际业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在外语教育教学中要力求给学生提供多元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使学生能实现长期自我发展。

国际化素养一词源于美国。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在1988年提倡学生多参与国际交流学习、掌握国际动向、培养多元认同价值理念。斯坦利基金会和跨文化教育协会(ACIIE)认为,国际素养是能认识到文化具有多样性,能理解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紧跟世界文明的發展趋势,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巴利斯特雷里(Balistreri)则指出,具备国际素养就拥有了做一个世界公民的知识与能力,能更好地了解多样化的世界、紧扣国际动向和发展趋势、应对世界性和全球性问题,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苏庆伟等也认为,具备“国际化素养”是指了解世界文明、掌握外语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拥有世界公民意识,了解不同的价值观。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美国。1927年,通用公司一位经理率先提出,公司应当具有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意识。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支持企业存在的群体。弗里曼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实现的群体或个人。他还进一步解释到,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公司中存有利益或具有索取权的群体。克拉克森认为,企业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学校虽不是企业,不直接实现经济利益,但学校利益相关者众多,涉及政府机构、学生、教师、行业、企业、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大众等。学校要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出发,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把高职教育和市场以及利益相关者关联起来,在他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重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外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据教育部统计,四十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数累计已达519.49万人,留学的目的国近九成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0国,近八成的学生选择前往英语国家。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大量精于专业且有良好外语能力的人才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把我们优秀的产品推广到全世界。所以,“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更适宜未来的就业市场。有一定外语能力,能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等教育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国际化。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国际素养和国际视野,首先要加强外语能力培养,重点培训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国际惯例、相关法规,才能独立参与国际活动。联合国经合组织2012年发布的报告也指出,21世纪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十项主要能力或素质(见表1)。

其中,沟通能力就包含良好的母语沟通能力,还包括至少一门以上的外语沟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以听、说为主的运用语言能力和语言识别能力。

(二)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产业效率低下。要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必须转换产能,发展绿色产业,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面对国际化、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态势,我们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对国际化、全球化挑战。

(三)个体未来持续发展需要有外语提供支撑

如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个体持续发展需要外语作为支撑。然而,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一些人认为,高职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用到外语的地方不多,所以就轻易下结论,认为高职生学习英语无用,导致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都在大幅度削减外语课时,这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学生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高校培养的是能够终身学习的复合型人才,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未来发展搭建平台,而不是只为了某一个工作岗位培养一名熟练的工人。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要求,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外语列为必修课,合理安排学时。

(四)人才市场对外语能力要求上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很多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逐渐占据国际市场。如果高职院校把学生当成单纯的适用某一个工作岗位的单一技术工人培养,迟早要退出市场。国外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学习,我国领先的技术和文化要走出去,这都需要掌握外语。在培养学生时,要把目光放长远,为学生今后的上升打造一条通道。外语是一门通识课程,如果收窄了学生通识能力培养宽度,将限制学生今后的发展。

四、高职人才外语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本次受访的企业有20家,其中,私营5家,国有5家,中外合资5家,外资5家。调查的目的是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度。

第1题,作为用人单位,您希望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达到什么程度?(A高级水平,B中等水平,C一般水平,D无外语要求)。第2题,贵单位主要通过哪种方式与外商洽谈业务?(A业务员自己能用外语交流,B本单位外语水平高的人直接洽谈,C聘请专业翻译人员)。第3题,您更倾向于哪种洽谈方式?(A业务员自己能用外语交流,B本单位外语水平高的人直接洽谈,C聘请专业翻译人员)。第4题,贵单位对员工的外语能力要求如何?(A流利的英语交际能力,B有较强的笔译能力,C有一定的交际能力)。第5题,贵单位更倾向于引进哪种类型的人才?(A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B优秀的管理人才,C高水平的外语翻译人才)。第6题,您认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最需要哪种人才?(A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B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C高级翻译)。根据统计结果,第1题选择A的占50%,选择B占25%,选择C占25%。第2题选择A的占70%,选择B占20%,选择C占10%。第3题选择A的占70%,选择B占20%,选择C占10%。第4题选择A占50%,选择B占25%,选择C占25%。第5题选择A占70%,选择B占25%,选择C占5%。第6题选择A占70%,选择B占30%。

从以上数据得知,绝大部分接受问卷调查的公司对员工的外语能力有要求,尤其是外企和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同样有一定的要求。从第5题、第6题来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引进专业扎实且外语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从第2~6题来看,单一能力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大公司、跨国企业、涉外企业的需要。从访谈得知,一些暂时没有涉外业务的公司,也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紧抓商机,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业务。

五、高职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对策

(一)外语能力方案培养要紧扣市场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人才培养要考虑培养对象、用人方的利益和需求。在提升学生外语能力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以需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培养。要广泛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外语能力的主观需求,结合国家“一带一路”,了解相关国家对人才外语能力客观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二)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平台,拓宽教育渠道

要开展基于慕课、云班课、学吧云课堂教学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丰富线上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分层分类的外语教育体系,从目标和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专业、层级、岗位实现精准教育,在实现基础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和岗位相关外语培训。

(三)评价标准要多样化

过去,我们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评价标准是英语使用的准确度和流利度,然后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发现,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母语都不是英语,但在交流和进行商务贸易的时候,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虽然不是很标准,但不影响交流。所以,我们现在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相关国家的文化介绍给学生。同时,把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也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尽量增加一些开放性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要对学生进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只有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对其语言有更好的了解。教学内容还要随着国家的大政方针作出调整,增加“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理念,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相关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有所了解。

(五)丰富第二课堂,打造国际化语言环境

帮助学生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模拟涉外谈判、涉外旅游、涉外金融业务办理等,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六、结语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语言互通是基础和前提。如果语言不通,获取各种信息将十分困难,信息不畅、相互合作都有问题。因此,各级各类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也影响着“一带一路”的建设。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强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alistreri S,Di Giacomo F T,Ptak T,et al.Global Education:Connec?tions,Concepts and Careers.Research in Review[J].College Board,2012(4).

[2]苏庆伟,蔡宝来.论基于国际化素养的通识课程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

[3]金成星.安徽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7,32(6).

[4]滕珺.21世纪核心素养:国际认知及本土反思[J].教师教育学报,2016(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强化高职人才外语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课题编号:JYB2019054;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性的提升”,项目编号:2020-ZZJH-234;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招标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JZW11。

作者简介:刘旺余(1977-),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教研究、英语语言学;史晓慧(1967-),女,河南安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刘常兴)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国土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学习手语翻译,提升外语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提升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精准体育教学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研究
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地方院校项目驱动式企业化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