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的你

2020-10-21杨璐宁陈宗霖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关怀辅导员案例

杨璐宁 陈宗霖

一、案例背景与概述

林同学,女,2017级学生,父母离异。2019年3月5号,对辅导员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辅导员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有一条自称是"生无可恋"加好友信息,她点了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她认识了林同学。林同学告诉她,自己大二寒假在一家奶茶店打工,老板人很随和,大她8岁。那天林同学生日,没人想起,心里很难受,独自在店里喝了不少闷酒。老板刚好有事回到店里,帮她拍后背,嗔怪她不懂得爱惜自己。那一刻,她体会到被人关怀的温暖,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

林同学说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男人,跟女友的感情出现问题,自从遇到她,就一见钟情。后来林同学和他在一起了,她知道这样做很不好,觉得很累,又期望他们能一直在一起,现在越陷越深越迷茫。

二、问题本质与表现

通过研判,这是由于学生本人不能正确对待感情而产生心理失衡导致萌生出轻生念头等诸多次生问题的复杂的案例。

1、没有正确的爱情观和生命观而引发的心理失衡。这是案例的核心问题,也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林同学是外省的学生,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异地大学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差,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

2、核心问题引发次生问题。(1)一个女孩的性格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表现为人际交往困惑。(2)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遇到困难更多的去网络或虚拟世界中找答案,问题越来越多。(3)对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林同学恋爱后时刻想着他们在一起,难免感到莫名的心理空虚,甚至焦虑。

三、解决思路与方法

1、“辅”学生生活,联系家长进行干预和关怀。从家长处了解到,林同学是个很懂事和能干的孩子,成绩虽不是特别好,但特别用功。辅导员告知了学生现在的情况,请家长对其多沟通、多鼓励、多关怀。

2、“导”学生心理,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辅导员与林同学在网上进行了多次交流(开始不愿面对面谈心)。辅导员常讲生命的意义,鼓励林同学正视生命,珍惜生命。就这样她们聊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中,辅导员潜移默化的关心并劝解林同学。

3、“员”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有全员意识。(1)向林同学所在的寝室同学适当说明特殊情况,鼓励舍友多帮助、多关心她。(2)与任课老师交流,体谅林同学的特殊情况,上课时不动声色的加以关照。(3)安排班级信息员,密切注意林同学的心理与行力异常,及时通报老师。

四、案例启示与思考

一是坚持个体差异原则,女学生群体要倍加关注。女学生的感情很细腻敏感,往往因为有些事情不是很严重就看不到或想不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和安抚。辅导员关注个体特点、关心个人成长,通过走进学生内心调动其本身的自主性,从而给予学生情感支持,调节不良认知。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新媒体是思想教育的新途径。目前,学生的网络利用率高,自尊强,很难找到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了充分满足学生随时与与老师沟通的愿望,也免去学生当面找老师的尴尬。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QQ等,随时关注学生们的思想状况。

三是坚持价值导向原则,加强学生的“生命观”和“"爱情观"教育”。现在学生群体中自杀和他杀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四自”教育,树立“四自”精神,使学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四是堅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学生的人生道路上,不仅要依靠辅导员的力量,更要依靠全体师生的整体参与。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等对学生思想的转变有很大的影响。

五是坚持多方合作原则,建立紧密的家校联系。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自我意识不良等心理问题,不容小视,而众多问题中必定有一个根本性、主导其余问题的问题,因此为了寻找问题背后的症结也需要家校合作,只有良好的家庭与学校关系,使两种教育紧密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猜你喜欢

关怀辅导员案例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有为”也应“有位”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