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与数学相遇
2020-10-21俞仙委
俞仙委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不同于教师,小学生具有天生的贪玩特性,只要和游戏有一点关联小学生就会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意愿。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述枯燥的数学知识,长时间下来使数学课堂难以进行下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开展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气氛,又能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真正改变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游戏运用
引言:
游戏是人们用于日常生活的消遣娱乐品,渐渐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开展游戏正是顺应了小学生的天性。学习和游戏是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即小学生的必要任务,游戏即小学生获得快乐以及最初学习的雏形。换句话说,小学生的学习与游戏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小学教师在枯燥且抽象的数学课堂中融入游戏元素便会使数学教学产生有利的质变。
一、动手实践游戏,增强小学生图形理解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一人讲课,小学生跟着教师走的课堂氛围。但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数学知识很难保证。另外,课堂整体氛围相对死气沉沉,根本来说的确枯燥。学生做不到聚精会神听讲便难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尤其对小学生的图形理解来说就算认真听讲也难免想不通图形的变化过程。教师组织动手实践游戏一方面可以真正让小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小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小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1]。
在小学二年级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课时剪一剪的课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准备水彩笔、剪刀、铅笔、彩色折纸、胶水等工具,组织学生对折折纸,在折纸上画出不同图案,将折纸沿所画图形剪下,得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另外,可以让不同小组进行不同次的对折,比如一个小组做小人图形的对折,可以给该小组的学生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既不剪出半个小人,还能让剪出的小人手拉手?学生通过多次对折与尝试便真正了解到图形的结构。
二、有奖举手抢答竞赛游戏,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
竞赛小游戏往往能鍛炼小学生的答题速度和思维能力。对于答题迅速或者答题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一个本子、一袋零食、一枝笔)都能在本质上提高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得到奖励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答题,没有抢到答题权的学生会加强思考速度。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积极思考,起初跃跃欲试,之后便争先恐后的答题,营造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也不用操心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事半而功倍[2]。
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课中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15到20组思维跳板题,例如80—45+30=()+38=();28+60-76=()—76=();也可出一些稍微复杂的陷阱题,例如62-(13+40)=62-():26+(43—26)=23+()。类似于这样的题目,将加减法混合起来考察,得出的答案仍需进一步运算,既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性格。同时,给予答题速度快的学生和答题正确的学生丰厚的奖励,对未答题的学生起到一些激励作用。
三、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游戏,将复杂数学问题具象化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懵懂状态,甚至有的小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抗拒感。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应换个方法将学生引入,尽量将问题生活化,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游戏,结合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进行教学。
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很多学生对角的认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教师可以设置情景体验游戏。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下“角花园”吧!随即将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出来(各种角的相关图片),“角花园”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还有一些新知识!你们看这是角国王(周角),它有360°呢!这是角王子(平角),它刚好是角国王的一半哦,为180°。大家还想认识角花园里的其他角吗?下面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内容,“认识角”(开始板书内容)。这样进行游戏不但可以增强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小学生上好这一课的兴趣,保证教学进度很顺利的进行下去。
四、结束语
游戏是人的一种本性流露,尤其小学生更是拒绝不了游戏的诱惑。无论是动手实践游戏、竞赛抢答游戏,还是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正确开展游戏,适度游戏益脑,使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学习实践都有所受益。总的来说,将游戏元素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学生能熟练掌握教学任务中的相关知识,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本质上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让游戏与数学相遇——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游戏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8(10):135-135.
[2]朱宇.从容地品尝“数学的味道”——我的数学“慢课堂”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8(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