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探究
2020-10-21丁爱丽
丁爱丽
摘 要: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过度重视以考试分数评价、以升学考试成绩评价教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这是有偏颇的,必须纠正。新课程倡导中小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评价也要克服单纯以分数为主要指标的不合理方式,强调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将结果性评价(考试分数)与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制度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克服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弊端;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评价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长陈宝生特别强调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改变教育评价“五唯”现状作为一场“硬仗”,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把评价作为教育改革“难啃的硬骨头”坚决治理好,要实行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应当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笔者在探索教学方法的同时,尝试进行了教学评价方面的实践探索,现小结如下:
1.课堂评价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发展放在评价目标的首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上海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钱梦龙提出的教学思想,他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达到一定认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从而根本改变教学中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的传统课堂教学法。教师为主导,就是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学”。导,指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课堂只能有一个主体,即学生,课堂的主人也只能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调动者、服务者。实际上,作为刚刚改革开放时期教育转型的良好开端,主导主体说对于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有力的促进作用,主体主导说也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奠基性理念。后来,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教育家卢仲衡教授的“自学辅导教学法”和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以自学指导为特点的“六步教学法”成功经验,进一步为新课改提供了极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高效课堂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师生教学角色,建立新型课堂关系和新课堂教育与价值观打下了良好基础。可以说,没有“主体主导说”,就没有后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本”的“生本”理论的建立,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评教”、“依学定教”、“以学定导”新理论也不可能产生。教师由课堂的霸主、权威、统治者走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体验者、探究者、合作者、表演者、创建者,学生由被动听讲,知识容器、考试机器、机械记忆的“受教育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构建舞台,代表教师权威者的讲台也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教师千方百计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方法都交还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学生自由讨论,激情展示,合作探究,无拘无束。教师则把学生推到前台,退居幕后,变成导演、为学生服务,学生则是主角。自然,由于课堂主体变了,课堂教学关系变了,因此,课堂的评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高效课堂不是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身上,而是要放在学生身上,放在课堂主人——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上。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特别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强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使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信和保护学生自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习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不能只按考试成绩一项进行教和学的评价,要避免单一化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性是新课程评价的根本原则。主体性是自主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同样,新课程评价也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评价主体由教师向学生为主体转移是高效课堂评价有别于传统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标志,也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因此,高效课堂评价必须体现新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新的人才培养观、教育观指导课堂评价,正确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认识论、系统论、学习科学和教育科学,以及大量先行试验的课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生学习主要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训练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是主导者,服务者,调动者,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体现高效课堂追求创新,高效的新理念。课堂评价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在实施课堂评价时,对主体性的体现主要有:?时间分配标准。教师对知识性讲解、演示、板书等所占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课时总时间的1/3。倡导精讲精讲,学生自学、合作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只能讲学习方法;讲知识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讲知识和学习规律,尽量控制对一般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师要把每节课2/3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展示。?自学指导标准,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且鼓励、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学,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这是高效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突显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如预习法、阅读方法、记忆方法、观察方法、复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法、自学提纲学习法、心理暗示法、自我调节法等等,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合作展示、静听、笔记、善问、质疑、对抗、辩论、实验、调查、实践等学习能力,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课堂学生参与标准,从学生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质量、效度等方面,还注重评价课堂上后进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进步的程度等。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还体现在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和过程的权力保障,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学生的参与。
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课堂教学互动活动,参与的人数比例、时间、空间等。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被教师赏识认可、被尊重等心理需求的满足;(2)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主体性评价是高效课堂评价的最重要原则,是评价的主要特征,更是评价的首要指标,并贯穿评价的每一个阶段。从评价内容而言,主体性是首选项目,从评价者主体身份而言,开始是教师,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师培训之后,课堂评价的主要施行者转变为学生,教师只能是课堂评价的引导者和培训师。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從学校对教师评价方面来说,主体性是指在教师评价中作为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所要体现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作为被评价对象,主体性是指教师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权、知情权,包括评价方案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情感体验和事业成就感。教师需要尊重,更需要激励,需要自信心,需要幸福成长,这样,他们才能够“以爱育爱”,让幸福的老师培养出幸福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