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末检测与反馈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0-10-21陈春森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反馈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陈春森

【摘要】  课末检测是课堂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也是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的依据。做好课末检测,利用好课末检测反馈,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启发性的检测内容,做好课末小结,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产生兴趣,学有所得,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课末检测 小学数学 教学反馈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159-02

如果说良好的课堂导入占了成功课堂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总结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课堂完整高效,学生查漏补缺,巩固课堂知识,总结学习方法,从而意犹未尽,印象深刻而感觉收获满满。对于教师而言,其也是教师是否上好了一节课的评价指标之一,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的参考。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教师从课末检测做出设计,发挥上述的作用,并做好反馈记录,作为调整教学的依据。

一、设计课末检测三步走

1.针对性原则

课末检测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于本节课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基础知识,如此,在和学生讲解检测题时就再一次巩固了知识,学生如果有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仍然可以通过课末检测再次理解,以达到加强教学的目的。

2.梯度性原則

课末检测要具有梯度性,从基础知识题型到综合性题型都有有所涉及,循序渐进。具有梯度性,一方面面对全体学生,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摘取成功的果实。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提醒学生不能够太放松,仍然要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

3.启发性原则

课末检测、反馈要具有启发性,以典例为主要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启发教师,在课末检测题的设计上可以遵照课本上的例题设计,做一些变式,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迁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末检测与反馈在小学数学中应用

(一)查漏补缺

一节课上完了,要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需要通过检测了解。如前文所述,课末检测针对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出设计,因而根据学生做检测题的结果可以得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老师在检测后对学生的检测情况做出统计,可以作为调整教学,加强教学的依据,小学时期正是打基础的重要的时期,老师要重视课末检测,引导小学生巩固知识。

比如,对于“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这一小节内容而设计的课末检测单:

1.计算题

6+(  )=14                 8+(  )=13

9+(  )=17                 5+(  )=12

2.填空题

(  )+7=14                 (  )+6=11

(  )+7=13                 (  )+7=15

8+6=                          7+9=

4+8=                          7+6=

(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的两位数可能有:( )。

(2)(    )、9、12、(    )、(   )、21、24、(   )、(    )。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4)班图书角有45本连环画,一(2)班的连环画比一(1)班少一些,一(2)班有(     )本连环画。(在20本、40本、70本三个数选一个数填上。)

3.解决问题

(1)小明折了50个五角星,小红折了9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五角星?

(2)书架上原来的93本书,小军借走了3本,还剩下多少本书?

(3)飞机场上有96架飞机,大飞机有6架,小飞机有多少架?

该组课末检测单具有梯度性,由易到难,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随机抽查,鼓励学生自主发言,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等的方式,统计学生检测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在结果反馈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对,则学生已经掌握了该节课的内容,如果有学生出现错误,老师则可以进一步进行讲解,进行查漏补缺。

(二)创造氛围

低年级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的更加明显,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实施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其是提高课堂参与性的必要因素,课末检测环节也是如此。对于课末检测环节,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可以通过竞技式、激励式、游戏式的方式进行,使得充满趣味性,由其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对于上文的课末检测单,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完成任务。比如,激励方式,让学生自荐到黑板上演练,为了使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师实施奖励措施。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赞的手势作为对学生的奖励,学生答对一道题,就可以积攒一个赞,当学生积攒的赞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晋级,获得另外的奖励,如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此外,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通过“抛绣球”的方式决定谁上黑板做题,或者决定谁分享答案(解题过程和方法),教师将准备好的绣球抛出,哪位学生接到了绣球,则上黑板做题,做对了也可以获得奖励。如此,运用丰富的形式增强趣味性,符合小学的天性发展,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因而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如此,有利于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促进迁移

教育心理学指出,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促进正迁移。通俗来看,其包含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包含了学生应变的能力。数学题型具有多变性,因此,教学重点之一就是以典例进行讲解,以不同的变式,不同的问题场景,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课末检测的作用也在于此,有变式,有典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迁移。

上文的检测单中,填空题(2)相对而言综合性较强,出现了变式,并不是一步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其集合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总结规律的知识,学生在做该道题时,首先要观察9、12和21、24这两组数,总结出规律,这两组数之间的差都是3,因此,空格相邻的数应该相差3,按照一样的规律填空,就能很快完成该道题。当然,在学生练习之后,教师可以选择该道题进行进一步讲解,和学生进行分析,当遇到陌生的题型时,先要冷静下来,仔细观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就可以将问题解决。

此外,上文检测单的三组计算题,看似是一样的题型,确是在增加变式,前两列需要运用减法解答,最后一列可以直接计算得出答案,该三组计算题实际上是由同一知识出现的变式,是数学题中常见的。如此,通过具有变式课末检测单,促进了学生迁移。

(四)总结方法

知识是无穷尽的,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掌握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如此,学生在遇到陌生的问题时也能够探寻规律,找到突破口,解决问题。课末检测给教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习惯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渗透方法性、规律性的检测题,帮助学生积累方法。比如以下一组检测题:

(1)有3个数,中间一个是60,比它多1的是(  ),比它少1的是(  )。

(2)班图书角有45本连环画,一(2)班的连环画比一(1)班少一些,一(2)班有(    )本连环画。(在20本、40本、70本三个数选一个数填上。)

该组题都是以文字叙述的数学问题,具有一定抽象复杂性,如果依照文字解题,则比较容易出现错误,那么就可以教给学生方法,对题目进行加工,使之更加直观,容易呈现本质,不容易出错。该组题中,可以以简单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加工,(1)中,可以加工为:60+1,60,60-1,三个数,再经过计算即可;(2)中先列好顺序:45,一(2),一(1),再“根据一(2)班的连环画比一(1)班少一些”这一条件选出正确答案。通过简单的加工,原本复杂的题干变得简单直观起来了,如此,学生也就容易理顺思维,掌握方法,学生体验加深。在课末检测中,教师要注意将方法渗透其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总之,做好课末检测与反馈,能够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学生知識与技能迁移,使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形成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何芳芳.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J].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2019.

[2]郭亚玲.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及其反馈[J].成功(教育版)2013,(16):59-59.

猜你喜欢

教学反馈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优质课堂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