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求有效预习方法,稳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2020-10-21郭康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预习习惯小学语文

郭康

摘 要: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对学生、对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学、能学、会学、循学、炼学,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预习的过程就是思维流淌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要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启发学生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首先,预习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習惯。预习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预习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主动熟悉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说读写,能够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当这种行为坚持下去,慢慢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会获得很大的提升。其次,预习能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贵有法,学习是需要掌握方法的。小学生刚踏入学校不久,还停留在以前随意学、简单学的阶段,对于专门高效的学习方法还不了解,更不会运用。所以,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掌握系统的方法,学会运用工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和实践对学生今后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再次,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由于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对于新课中的一些难点学生已经尝试自己解决并基本掌握了,对于尝试后没有解决的问题会记忆深刻,在课堂上就会格外注意教师的讲解。如果还没掌握,课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教师请教和练习,直到把难点解决了为止。这就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2小学语文预习技巧

2.1眼口耳手并用,预习是一项需要调动全身感官进行协作完成的事情,要眼口耳手并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朗诵时可以在文中圈出重点的字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如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等。具体符号可根据个人习惯确定,但要相对固定。

2.2大声朗读,朗读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刺激大脑,有助记忆,对语感的形成有帮助,甚至还能提高写作能力。所以预习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找到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感悟文章中心思想。

2.3“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在预习时也要进行深度思考。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什么样的作者情感,跟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关联。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自己听课的重点。还可以结合文末的思考题进行简单的练习。这样上课时就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加深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弥补自己的不足。

3小学语文预习教学策略

3.1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知学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是保证任务完成的首要条件。预习指导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预习要求要按条款罗列出来,教师要抓住重点,删繁就简,便于学生操作。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围绕着字、词、句、段、篇提出相应的预习基本要求。(1)字———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难记的汉字抄写几遍,难理解的字查阅字典;(2)词———画出精彩词语,积累下来,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3)句———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在关键语句旁作批注,写出感受、写下疑问;(4)段———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尝试发现段落的结构特点;(5)篇———根据课文特点,查找课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阅读相关文章。以上五类要求应有所侧重,第一学段侧重于第(1)、(2)点;第二学段侧重于第(3)、(4)点;第三学段则侧重于第(5)点。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对要求进行更详细的表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找出好词句,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知晓先学的基本要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2明确预习步骤,让学生循学学习有法,但无定法,预习也是如此。在学生学习刚刚起步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步骤进行明确的规范,待到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并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步自主预习。学生是预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只有发自内心的预习需求,才能带给学生预习的动力和预习成果得到检验与肯定后的成就感。

3.2运用预习成果,让学生炼学预习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地“先学”,常常是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或提出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学,学生的预习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教师掌握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成果,便于了解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知识,即“先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提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着力点与切入口,这样有利于教师运用预习成果,调整教学预案,做到以学论教、因学定教,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或者对学生所学内容及方法等进行归纳、小结。

4结语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学生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认字、会读书、写作文、会说话,并将这些能力恰当地运用于生活之中。这些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知道运用工具成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就是有趣有意义的,也是目前小学教学要重点培养的。说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不得不说的就是课前预习。有些教师可能会质疑预习的必要性,毕竟小学的知识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预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J]. 张仁美.  才智. 2017(22)

[2]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必要性及措施[J]. 杨多元.  甘肃教育. 2017(15)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预习习惯小学语文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抓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开展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