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下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2020-10-21陈洪诚

兰台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新技术对策

摘 要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规模、手段和模式等都发生重大变化。结合近年来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对新技术环境下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从树立“互联网”思维、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技术服务、加大宣导力度、优化档案队伍结构作了探讨。

关键词 新技术 革命历史档案 开发利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73.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6-30

★作者简介:陈洪诚,百色学院副研究馆员,大学本科,中国档案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档案利用。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with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as the representatives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path, scope, means and patter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aise Uprising archiv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actice of Baise Uprising archives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under new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explores some ideas such as building “Internet” thinking, promot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optimizing technology service,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and optimizing archives team structure.

Keyword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ary history archiv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百色起義档案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百色起义红色记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实意义。面对时下红色记忆“遗忘”导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缺失,以及数字时代瞬息万变导致记忆的“消失”,用新技术挖掘脉络,讲述档案故事,无疑实现了百色起义档案资源的增值与共享,开辟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视角。

一、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百色起义档案资源馆藏情况。1929年12月,邓小平同志组织领导了威震南疆、彪炳史册的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风云激荡的光辉篇章,形成了卷恢浩繁的革命历史档案,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107卷1700多件,百色市档案馆馆藏187卷。此外,还有部分档案资源散存于百色革命老区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党史研究机构等单位。这些档案资源有文献、实物、图片资料,其中以文献最具特色,成为“镇馆之宝”。

2.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在服务广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大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主要有:

(1)依托档案资源,打造文化产品。以百色起义档案资源为素材,打造具有广西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一是影视产品,如电影《百色起义》、电视片《邓小平与广西》、文献资料片《邓小平在广西》、文献纪录片《红星照耀左右江——1929—1931邓小平在广西》等;二是出版画册,如《邓小平与广西》《张云逸在广西》以及400多幅《邓小平在广西》图片展等;三是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如《百色起义史稿》《右江风雷——邓小平与百色起义》《军事家邓小平: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等40余部,编纂出版论文集10余册280余篇。

(2)举办档案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十八大以来,各馆藏机构主动服务大局,整理馆藏资源,举办系列专题档案展,如“邓小平在广西”图片展等,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先后举办百色起义档案资源专题展,共接待参观260余批次,接待1.2万人次,彰显了百色起义档案资源的教育价值。百色市、河池市东兰县等档案局在每年百色起义纪念活动期间都举办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展。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百色起义纪念馆展陈档案资料常态化,成为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接受党史教育的大平台。

(3)挖掘经济价值,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档案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广西在发展红色旅游中,有效整合革命历史档案资源,积极创新,或将革命历史档案直接作为红色旅游区中的旅游项目,或根据革命历史档案复原场景、实物,为红色旅游提供强有力支撑。百色被列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相继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革命历史档案为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红色旅游成为拉动老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百色市旅游总收入72.89亿元[1]。

(4)利用新媒介,推进档案信息共享。新技术、新媒介的兴起,对革命历史档案信息的传播产生深刻影响。一些馆藏机构开始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传播档案信息、提供远程服务。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利用门户网站“多媒体展厅”等功能模块展出《邓小平与广西》《张云逸在广西》《红色广西——百色起义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展》,定期在“广西档案”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展览信息,提供网络查询服务,还开通了APP客户端。在网络和信息利用方面,走在前面,为广大利用者提供便捷服务。

(5)与媒体联合,讲好档案故事。每一份档案资源背后都是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在纪念百色起义82周年期间,百色起义纪念馆利用馆藏的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和文物,与百色广播电台联合举办《口述七军》栏目共80集,全面展示百色起义波澜壮阔历史画面。节目播出后,因其本土题材而受到听众的欢迎,认为节目贴近本土、贴近群众,很接地气,感到亲切。百色起义纪念馆还与百色电视台联合制作《百色故事》系列节目,其中包括《粤东会馆故事》《红七军军部旧址故事》《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故事》等。

二、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展览技术含量低。档案展览是最直观、最生动的档案开发利用方式。一些地方档案机构举办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展览,意在“讲好百色起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但是静态实物陈列的方式难以吸引群众,社会影响力低。

2.档案资源利用率不高。各馆藏机构重保管轻利用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档案资源内容和利用方式宣导不够,传统服务方式跟不上群众获取信息便捷化要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

3.档案资源难以形成共享。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原因,各馆藏机构档案资源管理相对独立,缺少沟通交流,“各家自扫门前雪”,档案信息资源难以集中成系统,无法实现共享。

4.档案队伍结构单一。传统人事管理体制造成档案队伍结构单一,档案专业背景人员占绝对優势,具有新技术背景和档案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

三、新技术给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机遇

所谓新技术,是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太空科技、人工智能等令人炫目的技术[2]。新技术的发展,为百色起义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1.有利于保护档案实体。由于年代久远,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实体脆弱。从保护出发,新技术的利用尤为必要。比如,利用数字化复制仿真技术能使档案实体接近真实面貌,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并有效管理档案信息,而且提供多次利用,推动档案服务利用由传统馆藏提供向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提取转型。

2.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数据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成为可能。档案信息化发展模式也由原来的纵强横弱的孤岛模式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3]。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散存于各单位的百色起义档案资源系统归口于一个总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加强本级各馆档案信息的集聚。

3.有利于档案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信息资源传播呈现广泛性、快速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公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要。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传播图文、声音、视频兼顾档案信息资源,并可链接到相关网站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突破。

4.有利于档案服务创新。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传统档案服务方式的变革,如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遍应用创造了移动服务方式,实现了移动查询、阅读、咨询服务;多媒体档案信息检索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推送技术能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根据用户需要自动提供查找的信息,无须人工重复操作。

5.有利于充分展示馆藏资源。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利用3D模型技术,采取多媒体互动叠加音频、图文等形式,能给观众身临其境感觉,其中裸眼3D技术能展示视觉冲击效果强烈的档案影像,全息幻影成像系统能实现真实场景和虚拟人物的融合,生动展示馆藏档案资源。

四、新技术给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挑战

1.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当前,各馆藏机构之间尚未真正实现横向纵向合作,档案资源数据尚未得到整合和交换,各家单打独斗的能力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2.难以向用户提供丰富档案资源。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瞬息万变,如何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精准对位用户需要,庞大的数字资源使用量如何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是个棘手问题。通过网站或社交媒体传播,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成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3.适应用户利用档案资源便捷性要求。在新技术大量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的时代,用户更希望通过远程登录、电子邮件、传真技术、目录检索、网上下载等获得信息,馆藏机构如何使用新技术宣传报道档案内容和利用方式,对馆藏机构而言,需要研究探讨。

五、新技术下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档案馆应借助新兴技术,档案开发利用应系统、深度、精准,以充分发掘档案价值,深入有效利用档案[4]。

当前,广西正扎实推进习近平提出的“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目标任务。如何让百色起义档案资源搭乘新技术快车,在服务广西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创新驱动思维、“用户为王”思维、跨界融合思维、开放共享思维和生态系统思维[5]。馆藏机构要树立互联网思维,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探索新途径,创新“互联网+档案服务”模式,使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快速便捷服务,在服务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更大价值。

2.推进档案信息共享。将传统经验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6]。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其核心是提供更安全、更低成本的IT服务,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级馆藏百色起义档案资源机构要树立共享理念,建立共享机制,加快各个系统档案资源的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换,推进信息互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打破档案“信息孤岛”,推进信息开放共享,实现档案信息的“增值”。

3.优化技术与服务。在网络信息技术社会,出现了新兴社会档案信息利用群体,他们利用需求五花八门。百色起义档案资源的利用,应根据不同用户选用不同技术,实现新技术选用与提高服务之间的最佳效果。比如,根据研究人员需要,在数据资源平台增加在线浏览功能,运用云存储技术提供远程档案利用,推送研究文章、档案目录;根据有文化休闲需求的用户,设置影音区,有视频或全息影像能够还原某些历史场景,推送趣味性较强的馆藏档案的图片或小故事;利用移动设备端呈现数字化的展览,展示特色馆藏。最大程度地满足多元用户多样化需求。

4.利用新技术加大宣导力度。当前,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档案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与长期以来对馆藏资源、利用方式的宣导不足有着极大关系。在新技术得以广泛运用的当代社会,海量信息瞬息万变,“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除了应该保密的档案外,应通过盘活“家底”,确定宣传内容,利用新技术加强档案资源、档案价值、档案作用及利用效果的宣传报道,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利用新技术做好档案利用方式、利用渠道的宣传报道,让社会了解如何利用档案、利用档案的好处,引导用户用好、用活档案。创造良好的利用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档案才能在利用中体现价值。

5.优化档案队伍结构。针对当前广西各馆藏档案管理队伍知识能力结构现状,应重点培养以下技能: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档案的能力;运用智能化手段挖掘有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检索工具和网络搜索引擎精准检索信息的能力。广西民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广西唯一培养档案专业人才院校。应充分依托信息管理学院力量,通过馆校合作,推动档案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既懂得档案专业知识技能又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盡快掌握信息技术等新知识、新方法。同时引进掌握新技术专业人才,对其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只有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掌握新技术的档案人才队伍,才能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7]41在新技术背景下,主动利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让更多“沉睡”的百色起义档案资源“活”起来,重现百色起义革命记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新时代彰显百色起义档案资源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罗霞.百色市一季度旅游总收入72.89亿元[N].右江日报,2017-05-08(2).

[2]冯慧玲.科技改变文件与档案管理[N].中国档案报,2017-12-28(4).

[3]洪泽文.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变革及要求[J].山西档案,2018(2).

[4]赵向华.丁薛祥同志到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档案,2018(1).

[5]沙洲.“互联网+”思维下的档案服务创新路径[J].山西档案,2018(1).

[6]栗战书出席国家档案局局长调整会议:肃清令计划余毒崔志华[N].中国档案报,2015-08-15(1).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4(6).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新技术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