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措施
2020-10-21金贵平
金贵平
摘 要:相信大家都知道,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小学教育由于其自身包含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而在此情况下,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可以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因此,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并非简单的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的结论,更加关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从出现到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知识,了解发展全过程和知识的背景,能够全面掌握知识。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显著提高教学水平
一、利用操作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必须要依赖很多具体实例对新概念的属性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简单来,说就是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比如:听觉以及视觉等等,进而感知不同的操作学具和图形,教师要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体验[1]。通常,概念的形成必须要经历多个阶段,比如:观察例子以及形成表象等等,而操作活动也是在这两个阶段开展。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占据着主体的位置,教师应该设计适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不一样的感受,但积累足够的感受,使学生就可以形成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自主探操作,越来越了解数学概念,在学生形成抽象数学概念中,动手操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余数”概念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尝试着将11颗糖分到5个盒子中的操作活动,利用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余数,了解最后剩下的没有分到盒子中的糖即余数,而且学生能够感受到余数不能小于除数,否则就必须要将剩下的糖还要分到5个盒子里,而将糖放到盒子里的过程,即试商的过程。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忆分糖的过程,讲讲自己是如何分糖的,让学生可以通过表象操作来理解余数的真正含义。还应该要求学生在叙述的同时获得算式,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可以在操作中了解概念的基本内涵,進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二、正确使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正确使用学具,让学生掌握抽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所需要的学具,让学生在绘图摆放以及测量中,可以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动手操作过程,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比如: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找一些枯树枝,接着规定长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折长短不同的树枝,要求学生使用这些小树枝拼成一个三角形,每次拼接完,都应该使用尺子对各个边的长度进行测量,学生在操作中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三段树枝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很多时候即便找到三根树枝,但是也不能拼成三角形,然而如果学生对树枝的长度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够拼接出完整的三角形。利用学生的操作和探索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何才可以组成三角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操作,要求学生对所有的测量数值进行仔细观察,实现可以逐步找到结论。又比如:对“圆形”进行讲解时。首先,在刚上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圆形物体有所认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一个圆形,教师不可以示范,使学生可以自己操作。这时,学生有些使用圆规,有些使用水杯,不一会儿,每个学生都画出了圆形,对于有些画的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表扬,然后再向学生提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每个学生画的圆形都是相同的?”,这时学生纷纷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尝试的动手操作在学生重复操作结束后,最后获得结论的可以画出相同的圆形。然而必须要使用圆规,利用此动手操作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圆形画法的基础上,认识到圆的大小容易受到圆规两脚间距的影响,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能力
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数学知识。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必须要将所学知识的特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实现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的生活和数学知识是不可分割的,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比如:对“长度单位”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察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主要包括:门的高度、桌子腿的长度以及学习桌的宽度等等,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试着猜测,然后使用尺子对物体进行测量,对比测量的结果和自己猜测的答案,学生利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掌握长度单位。利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应该利用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操作活动方法,教学中要科学指导,在教学后也要迅速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反思,努力创新,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生永.解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82.
[2] 朱宾.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J].才智,2020(04):58.
[3] 郑玎.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