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突中凸形象 矛盾中显性格

2020-10-21姚顺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9期
关键词:和氏璧赵王廉颇

姚顺

【摘要】  人物性格要刻画得鲜明生动形象,就必须把人物置身于矛盾冲突中,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精髓,从而把人物写得逼真、光彩照人。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作者始终将蔺相如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使其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突出。

【关键词】  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073-01

司马迁在为笔下的人物立传时,非常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笔下的人物,在冲突中凸显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因此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为表现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则典型故事,在这三件事中,矛盾冲突始终贯穿其中,而蔺相如的性格特征也得以充分展现。

首先,蔺相如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出场,有勇有谋

“完璧归赵”故事的起因,是因为赵王遇到了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个问题有三难:一是“秦王求璧”,赵王如何回复秦王,“予”或“勿予”都不行,处于“两难”境地;二是由谁来出使秦国回复秦王;三是出使秦国如何完成使命,因为大家都知道,秦国国势强盛,秦王以十五城请易璧,极有可能是诈言求璧。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蔺相如出场了,他一出场,立即就解决了这三个难题:衡量“予”或“勿予”时,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愿意自己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并且保证完成使命,完璧归赵。在这里,矛盾越尖锐突出,就愈能显示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双全。

其次,蔺相如在人物矛盾激化中迎难而上,显其智勇

在与秦王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思虑周密,针锋相对,智勇双全。第一回合,蔺相如献上和氏璧后又机智地索回,并胁迫秦王作了让步。秦王得到和氏璧之后,蔺相如一眼看穿秦王无意补偿赵国城池。但和氏璧已经到了秦王手中,蔺相如便提出“璧有瑕,请指示王”的要求,因为秦王爱璧,提出和氏璧有“瑕”,能够打动对方,从而成功地取回和氏璧。和氏璧在手,蔺相如就把握了主动权,但此时非常危险,如何保住和氏璧。于是蔺相如赶紧趁机“持壁却立”,远离了秦王,创造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机会,有了与秦王对话的条件。他直言指出秦王心不诚礼不敬,无意补偿赵国城池,此时,蔺相如抓住了对方“恐其破璧”的心理,迫使秦王作出让步,并且答应了斋戒五日的要求,这又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创造了条件。第二回合,在和氏璧已经回到赵国的情况下,蔺相如依然凭借智勇全身以退。秦王第二次接见相如,在朝堂上设九宾礼,并且如约斋戒了五日,此时相如却提出要秦王先割城再献璧,而且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蔺相如明显理亏,但这时蔺相如却据理力辩,从历史和国势两方面说明赵不敢留璧而得罪秦王,由“理屈”转为有理。在这次交锋中,蔺相如退中有进,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提出“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的要求,暗示对方:璧已回赵,仅杀相如,有害无利。这两个回合,让蔺相如的智勇在与秦王面对面的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而在渑池之会上,秦王明显恃强凌弱,不怀好意,蔺相如却在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下勇挫秦王,智夺胜利。他对等地要求秦王击缻,要求秦王以秦国首都咸阳给赵王祝寿,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使赵王由被动转为主动,逼得秦王理屈词穷,无法可施。在這里,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前”这一看似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寻常的机智,唯其“前”,才能有与秦王“五步之内”的距离;而“跪”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创造了条件,在蔺相如逼得秦王击缻后,“顾召赵御史”,说明他仍保持着威胁秦王的位置,谨慎小心,步步为营,处处可见其智勇双全。

再次,蔺相如在面对挑衅时步步忍让,见其胸襟

蔺相如凭借秦赵两国斗争中的突出表现,得到赵王重视,职位一升再升,超越了廉颇,这也导致了廉颇的不满,廉蔺之间出现了矛盾。面对廉颇的“宣恶言”,蔺相如则“不肯与会”,“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望见廉颇“引车避匿”。他从赵国的大局着想,采取忍让态度。当他的门人实在看不过去,“请辞去”时,蔺相如阐明了“将相和”对赵国的重要性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思想。在廉蔺之间的矛盾中,蔺相如从国家利益出发,一再忍让,充分表现了蔺相如委曲求全、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胸襟。

在不同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蔺相如。正是在这一次次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这一忠心爱国、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忍辱退让,顾全大局的贤相风采才凸现在我们面前。

猜你喜欢

和氏璧赵王廉颇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辗转相传
完璧归赵
赵王骨折
赵王骨折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将相和》缩写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