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20-10-21李眉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高等教育工匠精神

摘要:工匠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高等院校作为培育高技能、高学识、高素养的人才输送基地,需要在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引导下,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向,以期可以培养出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栋梁之才。本文从课程思政理念下,寻找提升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方向,以期为高校教育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等教育;培育途径;课程思政理念

高等院校作为服务社会、培育人才、传播知识以及学术研究的场所,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将思想政治理念引入各个学科中,培育出既具备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学生,又能够在工匠精神引导下获得全面发展的新兴人才。课程思政作为新兴的课程观,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将思政理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既可以提升学习质量,又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意识,进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指导下,使学生成长为可以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所以如何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育和提升,则成为需要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課程思政理念与工匠精神的主要关联

(一)价值目标方向一致

很多高校将培育职业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但并没有意识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意识被陈旧教育理念束缚,无法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课程思政理念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既对高等院校教育方向进行指引,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有效提升。而工匠精神可以使学生通过主观能动性地发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效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职业态度、行为意识以及专业精神,使学生的专业技术与文化知识水平相匹配,进而成长为高技能、高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并为推动社会更好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课程思政理念作为保证工匠精神落实的载体,二者之间具有方向性一致的价值目标,需要高等院校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以保证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理论方向一致

课程思政理论作为有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所展现出的时代精神特征,既可以为教育工作指明具体的开展方向,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在实践层面的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要求经济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脉络进行升级与转型,并培育出具有正确思想道德理念与工匠精神的人才,加快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因此课程思政理念和工匠精神的理论方向一致并相辅相成,具体表现为课程思政理念作为顺利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可以为其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理论,而工匠精神则能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论落实到实处,使二者在文化价值、人文关怀的和谐共生中获得更好发展。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提升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途径

(一)以工匠精神为教学重点

就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对于具备较高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技术的人才,成为各类行业争相争取的对象。很多大学生在错误的舆论引导下,认为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知识价值含量低,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符,所以很难调动起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受阻的情况频出。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育时,能够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将思想政治知识渗透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意识,并在时代精神地指引下,主动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同时,学校也需要树立以工匠精神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将专注精神、严谨精神以及精准精神的价值理念渗透进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不断探究时,树立慎重对待、深入挖掘、精益求精的学习理念,进而在不断地努力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以工匠精神为人才培育目标

如果高等院校受陈旧人才培育模式地禁锢,自身所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要求就会相背离,导致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训训练时,过于重视对其就业理念与专业能力地提升,很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价值理念以及行为意识进行培育。这样不仅使培育出的人才与新时代发展要求难以协调,也严重阻碍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所以为了落实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高等院校需要在课程思政理念地引导下,针对学校不同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将课程思政理念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点与行为意识,并在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地指导下,成长为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人才。同时,学校教师还需要重点落实以工匠精神为人才培育目标,从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技能两方面入手,使学生在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时,能够以工匠级的精神态度进行对知识的深入挖掘与学习,进而保证学习效率与成效的切实上升。

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使各种新兴科技手段为不同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因此高等院校想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培育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可以以科技手段拓展人才培育途径,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落实。因此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各大高校强强联合的过程中建立工匠型数据库,使学生进行各种专业学习资源观看时,可以在名师带领下既保证学习质量提升,又能够在教师地引导下树立工匠精神,并获得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开展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的主要办学宗旨。这就需要学校在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地指导下,进行专业教学活动时,既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地掌握,又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革新人才培育手段的过程中,培养出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加速完成。

参考文献:

[1]鲁瑶,李华婷.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270-271.

[2]隋美丽,吴丽.新媒体时代高校后勤职工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J].高校后勤研究,2020(02):17-19.

[3]张静霞,赵静,朱新军.地方性高校理工科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02):218-219.

作者简介:李眉(1981.09-),女,广东省梅州市,汉,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高等教育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