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求弹性的视角对学分制进行研究

2020-10-21杨翊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分制

杨翊婷

摘  要:学分制是一种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教师、学校不同要素,以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分析学分制以进一步了解学分制,更好地落实学分制的实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使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学分制

1.引言

学分制作为教育模式中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学实行的学分制度既能保证基本的学习质量,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济承受能力、学习能力和市场需要等因素,自主选择学习科目、修读时间、学制时长等,使得大学教育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1]。学分制与经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我们可以从经济学中弹性的角度来深入剖析一下学分制,并为学分制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性意见[3]。

2.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2.1 需求价格弹性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在一定时期内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通常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表示。换句话说,需求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还可以用来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和商品销售总收益关系密切。假使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也就是说,商品富有弹性,它的销售总收益和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简单来说就是价格越高,销售总收益越少。如若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那么这种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价格越低,总收益越少。假如商品是单位弹性,也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降低价格或者提高价格对于厂商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2.2 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是用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供给数量所变动的程度。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商品的生产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预期等。相应地,供给弹性分为供给的成本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预期价格以及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等等。下面我们来讲讲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可以表示为一种产品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它反映为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来说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供给价格弹性=

通常,由于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自身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由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的不同,它包括了五种类型。弹性>1表示供给富于弹性;弹性<1表示供给缺乏弹性;弹性=1的意思是供给单一弹性或者称为是单位弹性;弹性=∞表示供给完全弹性;弹性=0表示供给完全无弹性。

单位弹性、供给完全无弹性和供给完全弹性相对来说,在经济生活中较少见到,大部分商品为供给富于弹性和供给缺乏弹性。一些不可再生性资源,如土地的供给,还有那些无法复制的古董文物的供给价格弹性接近于零。供给完全弹性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地区可以看到。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第一,时期的长短。在短期内,供给弹性比较小;在长期中,供给弹性比较大。第二,生产规模与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通常情况下,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规模大、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小。相反,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供给弹性相对较大。第三,生产的难易度和生产周期的长短。一般说来,技术要求低、生产周期很短等容易生产的产品产量调整较快,供给弹性大;相反,生产周期长期、较难生产的产品,供给弹性比较小。第四,生产成本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产量的增加,生产成本不会增加太多,那么产品的供给弹性大;反之,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明显增加,供给弹性小。

3.学分制和经济学、供求弹性的关系

学年制、学分制从资源的配置方式来看是两种具有不同调节功能的资源配置方式。高等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对构成资源的各种要素进行计划、组织、运作、调控及评价形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同模式。在学年制下,教学资源配置更多具有计划性质,学生的学习内容、进程与方式是教学计划中预先设计好的。而在学分制下实行了选课制,学生可依照自己的能力提前或者推迟毕业,并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课,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所以,没人能对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进程做到准确预估。这造成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时,依据学年制那种一成不变的指令性计划提前进行设置没有办法实现,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时能够参考的仅仅是长期的经验判断,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变化来及时调整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所以,综上所述,学分制的资源配置更具有市场性质。

从构成学分制的基础——自主选课制度来看,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实行学分制后,打破原来的专业壁垒,给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权,学生能够按照市场经济需求,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长来选课。学生毕业后,能够通过自主择业,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分制的实行促成了生动活泼教学局面的形成,对促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形成十分有利。以选课为特点的学分制,使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接轨,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也是有益的。

然后是学分制的标志性特征——弹性学制,学分制度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学分制的实行使学生能够“ 忙时少学”、“闲时多学”,自由依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统筹安排时间,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的目的,对于缓解工学矛盾大有裨益。实施学分制度,能够适应社会国家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培养人才,完善科教兴国战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社会就业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科目,学生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激发学习斗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反映了学分制度带来的供给富有弹性。

4.部分高校实行学分制时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采用学分制,但是对许多高校的学生来说,就算提前修滿了学分,还是需要学满四年才能拿到毕业文凭,所以可以使只要修满学分并符合要求的学生便可以提前毕业,让学分制名副其实。而且,各高校的选修课没有做到全面选修,只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学生不能自由地选教师,上课时间较固定,学生无法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意选课,使选课推行较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这就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尽量设置更多学生感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真正使选课富于弹性。但现实情况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但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设定这些选修课,让选修课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学分制的核心理念。因此,大量课程应该被开设来供学生进行选择,此外,可以让成绩优异和潜力很大的学生尽早从学年的限制、束缚中释放出来,为他们更快地成长创造条件。这样,不但能够节约学生的时间,让学分制的灵活性充分发挥,而且能使高校早出人才。

参考文献

[1]  殷旭红,张丽芳,郭生春. 本科高校学分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5):355-356.

[2]  张利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二课堂应用策略探讨[J]. 现代交际,2019(24):134+133.

[3]  舒涛.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学分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05):25-27.

猜你喜欢

学分制
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民办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与优化
山东14所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试点
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浅谈学分制对教务工作的影响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