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戏曲剧目的文化变迁

2020-10-21郑向军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变迁剧目戏曲

郑向军

摘 要:中国戏曲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歌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几百年一大批艺术家的不断地丰富与发展,逐渐形成当今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本文就以京剧剧目《百草山》为例,来分析戏曲剧目的文化变迁。

关键词:戏曲;剧目;百草山;补缸;文化变迁

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曲艺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多门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经过汉、唐歌舞、宋元杂剧、南戏才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各种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全国约有三百六十多个剧种。我国戏曲剧目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包括各大声腔和各大剧种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的剧目,随着时代发展、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差异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心理变化,戏曲剧目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在发展流传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更高的欣赏需求,戏曲人也在不自觉的认识过程中自身求新求变。

一、京剧《百草山》剧目的来源

《百草山》一名《锯大缸》,又名《大补缸》、《百鸟朝凤》。见《钵中莲》传奇。见《钵中莲》传奇。原故事系奉化窑工王合瑞漂流在外,为窑户李思泉收留,其妻殷凤珠与捕快韩成私通;韩奉差出行,往别殷氏,殷赠金钗;韩适经王合瑞窑借宿,王得灶王托梦,知其情,套问得实,杀之而以其尸烧作瓷缸持金钗回家,责问殷氏;殷氏羞忿自尽。殓后化为僵尸,拜月炼形,灶神、门神欲拿之,殷氏皆赖缸作抵御。韩成魂因缸坏,求殷补缸,缸为土地打碎,殷受雷殛。

《百草山》剧中的“补缸调”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俚俗小曲,在明清戏曲、曲艺演出剧目中广泛运用。补缸调在全国很多地方流传,各地方对补缸调有着不同的叫法,例如:“锯缸调”“大锯缸”“钉缸调”等。

京剧剧目《百草山》来源于山东柳子戏的“柳枝腔”,柳子戏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等地的重要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

二、全国各大剧种中的《百草山》

《百草山》一剧在京剧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果演出的时候出的戏单是《百草山》说明演的是全本戏,就是前边在人间的文戏和后面收复妖怪的武戏都演,如果出的戏单是《锯大缸》就表明是折子戏,只演前边“锯缸”一折。这出戏在全国的各大小剧种都有此剧目,是为数不多的几出经典剧目。

在我国几个比较大的剧种中都有此剧,只是所叫剧名不一样,比如:徽剧有《百鸟朝凤》,川剧有《大补缸》(又《百草坡》),秦腔有《钉缸》,河北梆子有《王大娘锯缸》,豫剧有《王大娘钉缸》,楚剧有《补缸》,汉剧、湘剧都有此剧目。这些大剧种,有时为了展现本团的武功演员的实力,会演全本戏,但是现在多是演前面的折子戏。

还有很多的小剧种也演这出戏,比如东北二人转《锯大缸》,拉场戏《锯大缸》,山东柳子戏《大补缸》,甘肃民勤小曲戏《钉缸》,山西二人台《钉缸》,上党鼓书《钉缸》。

三、影响戏曲剧目文化变迁的原因

戏曲剧目的变迁有自身寻求变化的内在动力,也有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中德外在动力,随着从事戏曲活动人群的流动,戏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剧目的文化变迁,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一)外部的文化交流使戏曲剧目传遍全国各地

自宋代以来,中国戏曲主要是以本土繁衍、变异的方式发展。明朝、清朝、民国到建国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战争的不断发生,使得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变得频繁,各地之间有了更深的交流,我国的戏曲也有了空前的大交流和大融合。明清的政权更替,促使民间艺人四处寻求演出机会养家糊口,使得戏曲得以流传到全国各地,丰富了全国的戏曲剧种,戏曲剧种的形成使得在各个流行区域有了自己独特的戏曲文化。

梆子戏在这个时期产生并随着山陕商人的商业活动,把戏曲带到了山陕商人經商的每个地方,包括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十多个省份。在所流传的过程中,梆子腔结合了当地的语言以及音乐风格,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剧。

(二)当地人民的艺术欣赏促使艺术家对剧目进行改编。

戏曲剧目流传到当地以后受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就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戏曲艺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情”,戏曲之所以在流传中产生变迁,最主要的就是受当地语言文化的影响,在语言文化的影响在产生音乐的变化,人民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他要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这些要求都融化在当地风土人情中了,所以艺术家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也开始对流传过来的剧目进行加工改变,使这一剧目在当地生根发芽。才使我们现在能欣赏到一个剧目的不同风格,这也是我们中国戏曲的魅力之一。

结  语

戏曲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自身及与外域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是内部张力驱动的结果。戏曲艺术的变革之所以产生是一系列内外因素交织而成,戏曲自身求新求变的内在驱动力和华夏各族各地、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及社会、经济等条件,促使了戏曲艺术不断发生着种种变革,导致戏曲的发展呈现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育一方戏曲”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柴国珍.文化生态与戏曲变迁——山西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简论[J].民族艺术研究,2010,(03).

[2] 王雪芹.新舞台的剧场变革及其文化变迁[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01).

[3] 周军.当代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02)

[4] 李荣娟,李俊果.从“抛绣球”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变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文化变迁剧目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传统与重构:一个水族村寨端节文化传承与变迁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浅析迪士尼童话电影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