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020-10-21彭德练
彭德练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空间与图形”是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
一、重视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中,联系得越紧密,越是记得牢,学得快。”空间感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景,现在生活好了,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果你是设计师,在有限的场地里,你打算把停车位设计成什么样子?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设计成长方形的停车位,也有部分学生想到是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通过学习讨论后,学生发现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是最佳方案,即可以合理使用场地,还方便停放。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学数学不是单纯学数学,而是要会应用数学,并且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运用于生活实际。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把数学还原于生活。
三、加强作图和语言表述的训练。
1、加强观察和作图训练。
根据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特点,借助直观形象,操作活动以及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图,如正方形(体)、长方形(体)、角,剪一剪,画对称轴或图形的另一半,照镜子,折出对称轴等等。通过这些训练,既可以加深对客观空间几何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又能训练学生建立其空间表象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2、表述的训练。
通过作图训练、结合观察、训练学生有条理表述出观擦的结果,在此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传授者,讲授知识要准确。这样,学生的表述才能准确。不但要求准确地表述出空间几何结构或图形的形状、基本元素及其中关系,它们在静止状态下的特征,而且要说出运动状态的特征。这样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因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根据小学儿童的思维、想象的心理特点,学习相应的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培养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丰富他们实践经验,体验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空间观念的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在数学课中,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让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挂图、幻灯片等,呈现给学生的都只能是平面的表象。准备实物让学生观察,由于条件的限制,数量非常有限。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使多媒体在课堂得以大量运用,为数学老师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首先,可以通过运用网络资源来增各种图形的表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对三角形的的稳定性很难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生活中大量有关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屋顶的三角模梁等等,学生的表象增加了,知识的理解才能有由量的积累提升到质的飞跃,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其次是参过制作简单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几何图形的教学很多内容都是要在动态中来理解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始终只是在平面上,无法让图形动起来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而通过制作简单的动画,可以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从而達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如:在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正方形的纸一张一张的整齐的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正方体,然后将正方体进行旋转,这样不仅让学生明了体是由面形构成,而且充分观察到了正方体的每一部分的特征,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另外一些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果利用动画演示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空间观念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无论是选择观察,操作,还是运用多媒体,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头脑里再回想一下,建立表象,培养其空间观念,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