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艺术歌曲《怀念曲》的演唱风格

2020-10-21巫秉政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艺术歌曲

巫秉政

摘 要:艺术歌曲通常选用诗歌作为歌词,再由作曲家用旋律来赋予诗意更加丰富、深刻的含义。《怀念曲》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之一,曲作者是黄永熙,词作者是毛羽。全曲巧妙地借“笺”、“雁”等意象来抒情。本文通过浅析这首艺术歌曲,希望起到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把握演唱风格的作用。

關键词:艺术歌曲;怀念曲;演唱风格

《怀念曲》这首歌曲用简单的意象与真挚饱满的情感将“盼望”与“希望似梦”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具有艺术性的对比与绝妙的词曲配合使这首歌成为我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作品。

一、曲作者介绍

黄永熙是我国近代作曲家,他的作曲技法深受国外作曲技法影响。其代表作有《声声慢》、《怀念曲》等。

二、歌词意境

该曲歌词为一首抒情诗,抒发了主人公相思与怀念之情。词作者先以“我”为主观角度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借“印着泪痕的笺”通过“旅行的水”向远方遥寄相思之情。但因水流的不确定性,引出了“何时流到你屋边”。

这首词的前半段虽未提任何的情思,但第十小节通过“泪痕”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忧伤;第十七小节用“何时”表现出思念的遥遥无期;而且第二十一小节“弹动”一词用一种强烈的动作表述形式来表现主人公心底的呐喊与呼唤,使这首歌词的基调里带着浓浓的忧伤与深切的盼望。正是这种浓烈的情绪为下半段歌词的抒情做好情绪铺垫。在第二十五——第二十八小节下半段歌词以急切的“问”推动了情绪发展。这一句“雁”字的使用极为巧妙,因为雁这种动物具有伴随季节迁徙的习性,使之具有了“回归性”;这种特性与上半段中的“笺”相对应,因为“笺”字本意为:“将字刻在小竹片上”,主人公将心中的思念写在笺上,又让水流带走,也深知这份思念会一去不复返,所以借“雁”的回归来道出心中对回应的期盼,紧接着第三十七——第四十小节说明了自己无法得到回应的无助感——“它为我命运呜咽,希望似梦心无依。”最后的直抒愁绪也将全诗的情绪凝结在一个最高点,将“等待”与“希望似梦”的矛盾复杂心理交织于一点,为全文点睛。

该词在情绪设计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所抒之情由浅入深,情绪虽淡但情意至重。该曲的巧思就在于如何巧妙地串联眼前事物进而推动主人公情绪抒发,托“笺”与“雁”以抒“怀念”之情,其中“笺”是去,“雁”是回,文中所描述事物的去与回牵动的是主人公的情思,简单的意象背后折射出了“怀念”的深深情感。

三、伴奏织体

伴奏织体:该曲的伴奏织体变化较为丰富,作者在该曲A部一开始采用了以连续三连音形式的分解和弦为主地伴奏织体,快速且连贯,刻画出主人公心底的愁绪似流水难以平息。

在歌曲行至二十五小节时,作者在伴奏部分做了明显地调整:于此之前,伴奏形式皆为“左手弹奏连续上行三连音形式的分解和弦,右手弹奏单音或柱式和弦”其中三连音给人以错位、与不稳定的感觉,但也使音乐更加自由;柱式和弦则更为庄重,为加强和声效果与营造氛围。这样的伴奏织体安排能让灵动的三连音处于较高的音区,而单音与柱式和弦的稳重感则稳定了行进速度,这一静一动让抒情既流畅又庄重。到了二十五小节时,则左右手伴奏形式互换,由左手弹奏先上行后下行的连续三连音形式的分解和弦,右手弹奏和声色彩强烈的柱式和弦,左手连续上下行的三连音想主人公内心翻涌的愁绪,而右手的柱式和弦的最高音与演唱旋律相同,更像是铿锵有力的呐喊。在演唱情绪上强调了迫切期盼的“问”。

随后在第三十二小节恢复原先的伴奏型,配合“呜咽”一词营造一种抒情之后的默然。到了第五十小节,作者采用左手弹单音分解和弦,右手为八分音符的音程相互交织,比连续的三连音有了更强的节奏感但节奏也更加平稳。虽然与第一段歌词相同,但在更为密集的伴奏织体下,更加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相思与哀愁也流露出一丝释然。

到了六十六小节时,伴奏织体变为左手弹单音分解和弦,右手弹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下行分解和弦,这样更快的频率像是水流下行时的瀑布,是主人公内心释放着难以抑制的情绪,当水流带走了思念,却要饱受思念与盼望之苦,见到远方归来的雁时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一个回复的信息,因此更加心潮难平,盼望之情的急切展现得更加充分。

四、演唱时须注意的要点

(一)这首歌的节奏标记是“Lento tenerezza”意为:“温柔的慢板”,旋律采用的是连贯且较平稳的、长气息的“legato(连贯的)”乐句构成,该部分因音符时值较长,却不拖沓,其原因是配合流动性极强的伴奏织体,赋予音乐以水的流动感。反而营造了一种“紧打慢唱”的效果,为演唱声部提供了极强的行进动力。

(二)第一句“把印着泪痕的笺”,作者在该句的头和尾做了渐强后渐弱的力度处理,十分含蓄。其中的力度对比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情绪变化。这句中的“的”字为虚词,演唱时力度应弱一些。并且“笺”字时值为六拍,不可随意延长时值。

(三)本曲为分节歌形式,但两段歌词相同,所以在演唱到第二段开头时应较第一段开头弱一些(第一段开头的力度标记为“中弱(mp)”,第二段则为“弱(p))”,这样赋予了歌词不同的层次感。而且在第十一与十二小节处的“笺”字为六拍,在第五十二与五十三小节处的“笺”字却为八拍。同样的歌词却从时值、力度两方面进行了改变,从“笺”字时值的变长我们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在第二段时对于思念的抒发更加急迫;而第二段开头的“弱(p)”则表明了主人公抒发内心愁绪时想说却说不出的感觉,在等待中盼望的矛盾情绪也更加浓烈。

结  语

综上所述,曲作者用丰富、准确的音乐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歌词中的心境与意境,在歌词强烈的相思之情中加入了浓浓的忧郁,赋予歌词郁结于中及情感真挚的艺术个性。整首歌曲也用丰富的伴奏织体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在涌动的情绪,体现了曲作者对于这首抒情诗的深刻理解与近乎完美的艺术再创造。我们应把握住曲中提供的艺术特点,细细品味作者赋予作品细腻的内涵,这样我们才能一定程度还原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准确演绎其风格。

参考文献

[1] 冯康.中国艺术歌曲选(1920-1948)中国作品(第四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曾于燕.《怀念曲》的演唱及情感设计说明[J].文史艺术, 2016,(12).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写作初探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