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活动区材料投放能力的有效教研

2020-10-21冷静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活动区区角教研

冷静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提倡活动区作为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的目的就是体现《纲要》中关于环境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角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和自主性。它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之上的,因此,材料的投放应该是核心问题。我园在前期帮助老师梳理和掌握了关于“游戏与教学孰轻孰重”,区域活动的定位和合理设置,区域活动的组织、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区域活动材料如何适宜投放”开展系列教研活动,目的是针对我园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加以分析,找出一些解决的办法,提高教师材料投放的专业素养,走出区域活动的一些误区。

一、寻医学识,自我诊断——立足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相关知识的研讨学习和反思

想把握好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适宜投放,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对区域材料的正确认识和一定的相关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分几次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学习研讨、案例研讨、观摩区域活动、收集整理材料、尝试改进材料的投放等方式,帮助教师尽快建立起对区域材料的正确的整体认识观。通过收集、整理和归类,挑选出要学习区域材料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华爱华教授关于区角活动区研究的系列文章等,边学习边进行交流反思,澄清了许多对区角活动材料的模糊认识。

“华教授对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非结构材料在区角活动中不同作用分别做了不同的阐述,让我了解了三种材料的不同功能和特点:如果是主题活动的延伸,我们可以选择搞结构的材料,诱发幼儿特定的行为;如果想让幼儿探索某个方面,可以提供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地去探索发现;如果想让幼儿无拘无束去游戏,那么就提供非结构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

“区域活动既然具有较强的游戏性,那么针对不同区域活动的特点,多为幼儿提供各种开放式的材料,封闭式的材料要尽量少投放。”

二、把脉问诊、寻找病因——以年级组为单位实地观摩各班级的区角活动,以案例研讨的方式,找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病情1:纵观各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确实与教师的“目标导向”密切相关,有点异化区域活动游戏的本质。

分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高结构性材料投放过多,教师过分重视材料的预设玩法,当幼儿因对材料不感兴趣而“不玩”或“瞎玩”时,教师不是千方百计引导幼儿按要求去玩,就是频繁地调整或更换材料 ( 重新预设 ) 。教师重视了材料投放,却没有认识到幼儿与材料的双向关系,只注重“让环境说话”,却不重视幼儿反作用于环境的自主性。其实如果得到教师允许,幼儿常常会改变游戏材料的通常玩法和教师的预设玩法,甚至不同的幼儿对同一种材料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我们应明白幼儿生成的玩法不比教师预设的玩法价值低。

由于划分的活动区各自功能的不同,导致了三种材料投放方式比例的不同。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中没有预设目标或目标较隐性,因此非结构、低结构材料投放较多;科学区次之;益智区、生活区、运动区中目标设置明显,因此高结构材料投放最多。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思考哪些高结构材料可以保留,哪些可以调整作业性材料为规则游戏材料。

病情2:教师对各种不同材料的用途和价值的认识还不足,把握材料投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分析:教师为活动区准备的投放材料挖空心思,费劲制作,但这些材料往往偏向高结构材料,功能单一、乏味,没有探索的空间。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往往一开始兴趣高涨,但玩了不久之后就没人再愿意碰,老师的辛苦与设想不成正比。“别安排我,让我按照你要我做的做”(朱家雄)。

教师都知道废旧材料的利用,但制作的玩教具常常是学具多于玩具,效率低下,事倍功半。不会化繁为简,常常忽略了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自然的原始材料。如给小动物喂食、我的小小手帮娃娃扣扣子、图案配对、编辫子、找尾巴、开锁游戏和蚕宝宝和小蝌蚪、我的连环画等。

三、对症下药、改善病情——集体教研相互探讨解决的办法,调整和改进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再次观摩各班级的区角活动

再次的集体案例研讨小结出材料投放应注意的共性点和投放材料如何调整

1.提供丰富、有趣的不同结构性材料,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依据活动区的不同定位,我们为不同区域的活动提供高结构、低结构和非结构材料的相互搭配,有限投放高结构材料(益智区可以投放教师设计的规则游戏材料,而非作业性材料),大量投放非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各班设置材料百宝箱(或材料超市),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整理各种废旧材料,如废旧的光碟,大小形状不一的纸盒、各种瓶瓶罐罐、不同的石头、毛线、包装安全的软铁丝等,都是幼儿的最爱。通过自然材料的投放和自制半成品玩教具的投放,以物代物,变废为宝,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2.提供不同层次性的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开放性的环境和材料体现了多层次和多功能性。游戏材料的投放具有不同程度的预设性,但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总是自发自主的。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投放的材料必须坚持层次性:把握相同年齡同一材料层次不同,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不同,相同材料不同内容用途不同。如小班喂豆豆游戏中的废旧纸团材料的大小不等、颜色不同。

3.适当变换和调整材料,不断促进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的提高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变换和调整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材料,创造新的活动,也可以引导幼儿将原先的多种材料,搭配组合后变成新的活动材料,也可以删减雪藏部分材料,过一段时间再呈现。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要考虑季节的变换,尤其在美工区,科学区,展示区等,要合理科学地更换其中的材料,给幼儿提供像活水一样能流动的探究空间。案例:美工区的石头画、纸筒画等。

经过多次教研活动,教师对材料的再认识和投放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如何能够更巧妙地投放材料,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场所,而非成人控制下的游戏。让我们用“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来指导活动区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活动区区角教研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