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探讨

2020-10-21张淑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摘 要: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元素,其体现着本民族的历史传统、艺术创造力、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是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的源泉。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艺术的全球化传播和融合使得学生接触到的音乐文化呈现出极大的多元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音乐更需要被合理地融入音乐基础教育中。本文将从民族音乐的特性分析出发,结合当下的教学现状,探讨将民族音乐与基础音乐教育课堂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文化记忆 艺术传承

一、民族音乐的艺术特性及教育重要性论述

1.民族音乐的艺术特性

民族音乐是由本民族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其既包括了旧时代为统治阶级娱乐生活所创作的宫廷宴乐、文人墨客钟爱的以古琴等为代表的“阳春白雪”,也包括了符合劳动人民审美和生活寄托的民间音乐,例如民间歌舞、山歌号子等。民族音乐体现着我国的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人民对民族风骨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其无论是在文化精神内涵还是在艺术体裁上偶具有极大的多元性和个性鲜活的音乐特征,而对于本民族或本地区音乐特性的掌握也是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依据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中国历史悠久,在朝代的更迭和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中,无论是音乐形式还是音乐题材都体现着极大的多元性。以民间音乐为例,其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即歌舞、歌曲、戏剧、说唱、音乐,而每一个音乐类型下又可以细分出多个种类,如民间歌曲可以分为山歌、号子、民谣等。

第二,音乐风格的地域和民族个性:中国地大物博,因此不同的音乐题材在不同地域也呈现出来极大的地方特色。例如民歌《茉莉花》在江苏地区和河北地区就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又如昆曲、越剧、黄梅戏、沪剧等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剧,民族音乐发于同源却在传播中融汇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呈现出了别样的艺术个性。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维吾尔族都塔尔到蒙古族长、短调,不同的民族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音乐特色。

2.民族音乐教学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其背后蕴含的民族气节和艺术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外来文化充斥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国一直沿袭的都会西方的音乐教学体系。因此,不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无从接触民族音乐,更鲜少有機会了解和继承民族文化精神,长此以往,这将不利于我国培养具有民族凝聚力和民族信仰的社会人才。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浅析

自20世纪初,李叔同、黎锦辉等一批音乐教育家在结合西方和日本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本土音乐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从此,西方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体系被广泛地运用开来。因此,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具有起步晚、西式化的特色。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音乐课程作为美育基础课程之一也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但长此以往,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在国内的广泛运用还是带来了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西轻中”的教育理念偏差。目前,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的教育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教师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度较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大多还是使用西方基础乐理以及五线谱教学,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还停留在民歌演唱的初级层面,对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教育存在忽视;第二,教学素材单一,教学素材大多还是汉族民歌为主,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或是戏曲、歌舞等地域性音乐和音乐种类的涉及都较少,学生无法从音乐课堂上感知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三、民族音乐与音乐课堂相融合的高效性策略

针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对可以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具有趣味性和人文意义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筛选,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音乐课堂进行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认知。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思考民族音乐与音乐课堂的有机融合:

第一、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民族音乐教学趣味度: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学生由于对民族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在初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会存在着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当下,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少热爱中国文化的媒体人都利用纪录片、动画等形式记录和弘扬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例如《谷雨中国》《中国唱诗班》等为学生呈现更具象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二、利用民族乐器教学,以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音乐认知:教师可以利用民族器乐教学,例如竹笛、箫或是古筝等易于教学的民族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音乐实践加深对民族音乐理论和音乐风格的认知。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校内设立民族乐团或是戏曲社,通过乐团演奏或戏曲学习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和音乐创造力。

结语

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信仰是民族精神传承和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的重要度不言而喻。而民族音乐所具备的复杂性、与传统音乐教学的差异性都为学生的学习理解增加了难度。教师要充分认知民族音乐的教育重要性和教学难度,以丰富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为我国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清秀.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浅谈高中音乐中民族音乐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6,36(5):130-130.

[2]董芳.浅谈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7(11).

[3]余玎.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新课程(中),2017(11):131-131.

[4]李侠斌.浅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研究[J].黄河之声,2017(16):37-37.

作者简介

张淑华(1975.03.21—),女、 汉,籍贯河南省林州市,学历本科,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试论粤剧《目连救母》中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