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创新之路探究
2020-10-21曹碧云
曹碧云
摘 要: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即便是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中,依旧具备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类古籍,这些古籍中记载着先辈们的思想精华以及当时科学技术的总结,也是我们泱泱中华文明的最好见证,因此古籍的整理工作也就成为图书馆整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为古籍整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本文就从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数字化及网络化意义剖析入手,并在深刻分析当前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古籍整理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措施,以期对今后的古籍整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视角;图书馆整理工作;古籍整理;问题;创新措施
一、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意义所在
1.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我国是世界上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经了几千年的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形成了体系丰富的传统文化,而负责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下来的就是当前为数不多年的古籍。同时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在当前这个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走向世界的有力根基。在如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已经正式进入信息化传播时代。在古籍整理的环节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古籍内部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并上传至网络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古籍整理的环节中通过将古籍数字化之后,就可以将古籍内部的信息进行长时间的保存,并且这种数字化的古籍本身具备着所占空间较小以及传播速率较快的特点。举个例子,一部纸质版的《四部丛刊》需要占据大概2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但如果通过信息化的整理手段将其上传至网络,其最大也就占据几百MB的储存空间,这对于当前动辄几百TB储存空间而言不会带來任何的负担,只需要通过鼠标或者是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下载观看,这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效缓解古籍保护和使用之间的矛盾。古籍是历史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并且自身带有史料以及文物的双重价值。此二者分别属于精神以及物质层面的文化遗产。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以被抛弃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做到充分使用精神遗产,将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挖掘出来并给予有效的应用。但是这些古籍因为年代的原因,在保护以及整理方面的缺失导致其已经无法再供人们进行阅读,并且这些古籍一旦损坏就无法修复到原本的样子。还有部分的图书馆为了更好的保护古籍,选择完全不向外界开放借阅,甚至于还依然存在着部分古籍不被外界所知晓的问题。通过互联网相关技术开展古籍的整理工作,就是将古籍内部的文字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再造,也就是将其文化以及文物价值进行剥离,同时借助于数字化在保存时间上的优势,可以很好的实现古籍利用和保护二者的完全统一。
3.有助于充分挖掘古籍中的有效信息。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古籍整理工作之中,之前的手动翻阅往往会因为人们的精神疲惫等原因造成信息资源的忽略。通过古籍的数字化整理以及上传就可以具备极高的检索速度以及检索精准性的最大化发展。举个例子,《四库全书》中有关李白的信息十分之多,如果想要从其中依靠人工翻阅找寻信息,这难度可是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加。但是在经过数字化的整理之后,只需要在检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就会可以实现实时找到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关键词,将信息范围进一步缩小,这对于古籍信息的挖掘利用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互联网视角下古籍整理工作的问题所在
1.存在着较强的分散性,为查阅带来了困难。当前通过互联网技术整理而形成网络中文古籍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其致命缺陷就在于过于分散,也就说各个图书馆之间古籍共享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在古籍数字化整理的工作中古籍资源的共享基本上都集中在同一个类型的机构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学苑汲古”高校古籍资源库,在这其中一共包含了国内28家高校图书馆内部古籍书目信息,并且可实现信息检索的联合化。但是就城市中的公共图书馆看来,其自身的古籍整理以及检索平台基本还是地区化为基本特征。这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图书馆的数字化古籍整理以及资源建设基本还处于一种“孤军深入”的状态下,这也就为读者通过网络进行古籍信息搜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甚至于有的还需要从一个单独网站进入。这种种问题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个覆盖范围较广的大型古籍数字化资源检索平台的建立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2.存在重复建设资源的情况。自从我国开始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古籍整理工作之后,已经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予以突破,诸如大型汉字的字符集合、字符识别等技术上的瓶颈。但是另一个问题就是各个图书馆在古籍整理的数字化上缺乏一个统筹化的协调机构,如此一来带来的后果就是每一个图书馆按照自身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行事,使得古籍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重复化问题。尤其是在诸如《四库全书》、《二十五史》等知名度较高的古籍上表现的尤为明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各个图书馆的责任,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古籍的整理、数字化建设以及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肯定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古籍数字化资源整理以及建设的统筹性质的机构。
3.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传统的人工整理古籍的方式,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往往集中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以及工作态度上,但是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除了这些传统的专业素质要求之外,还需要对于互联网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就当前图书馆内负责古籍整理的工作人员团队情况看来,学历基本都维持在大学本科之上,但是出身于古籍保护或者是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数量占比较小,同时在这些工作人员中准备长期从事这项行业的人员数量更为稀少,即便是剩下的专业人员准备长期坚持这项工作但是其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的专业水平较低,十分不利于古籍整理工作的数字化发展。
三、创新互联网视角下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对应的图书馆古籍数据资源库建立。针对之前提到过的古籍资源整理分散查阅起来较为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古籍数据库将之解决,这个古籍数据库在古籍资历资料的保护以及为读者提供相应服务之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其缺陷就是建设所需周期以及资金数目较大,但国内的图书馆依然十分重视这个古籍数据库的建立。在早期的古籍数据库建设中基本上都是以古籍的书目数据库为主。读者只需要登录上对应图书馆的网站就可以按照书名、作者等等关键词开展相应的书目查询工作。但自从互联网相关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之后,因为其在信息传播、储存上的优势带来的就是古籍整理工作的数字化以及网络化发展。各个图书馆在建设属于自己的古籍数据库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的几点:第一,防火墙系统的专业化定制。第二,内部安全系统定期检查。第三,古籍资料的定期更新。
2.对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前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人才,之前相关的人才培养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馆内的工作人员在古籍整理、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对于一个古籍整理工作的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可以从如下的两个方面进行相应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第一,与高校相关专业合作力度的提升,通过为其提供实践基地,来培养出符合馆内工作需求的专业化人才。第二,培训方式的创新。借助诸如微课等网络形式的培训形式,不单单可以降低之前传统集训的成本,同时培训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反复播放视频予以提升。
3.网络资源导航平台的建立。当前我国的文献资源网络导航平台在开发上往往都是集中在同一个类型的建设主体上,但是专门为古籍资料设置的导航平台却是十分稀少。当前需要建立的这个的古籍网络资源导航平台就是将全部的古籍资源的检索资源集合在同一个网站中,并提供其获取途径的一个数据集合,本质上就是将各个图书馆的独立检索系统做成一个目录形式的导航体系。具体可以从如下的几个层面来考虑建设:第一,政府部门引导作用的发挥,政府部门需要在充分交谈的前提下实现图书馆资源加入该导航资源体系的建立中。第二,整合类别的合理选择,可以在全面考虑各个图书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从资源内容、建设主体等方面作为建设总体要求。
四、总结
古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以及载体,在今天的我们依旧需要利用好其精神以及文物价值,同时也是需要高度重视其整理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路以及方式。这种数字化的古籍整理工作对于充分挖掘古籍中的有效信息、缓解古籍保护和使用之间的矛盾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永健,段晓春.馆藏线装古籍整理与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圖书馆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