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要点
2020-10-21贺蕊
贺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档案管理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高校档案工作事关高校人事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整体的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理念、机制、技术、标准、人力、资金、维护、安全等方方面面,改革难度大,创新成本高,既考验改革创新智慧,又考验改革创新勇气与定力。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改革;创新
高校档案管理内容多,信息杂,涉及单位工作人员信息、单位组织活动信息、社会及国家关联高校的信息等,均需要建档立案。过去档案记录靠手写笔填,纸质存档,这样存在诸多不便:一是手写容易出错,且笔迹保存受墨水质量影响;二是纸质档案保存不易,要求环境干燥通风;三是存放量过大,占用大体量面积,且积压现象严重,调档查看极不方便,跨区域共享档案信息更是难上加难。基于这一考虑,为打破档案信息孤岛,趁网络普及之风展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顺势、也是顺时的一大创举。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意义
1.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建设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的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化、网络化管理、电子化检索。档案管理模式从以纸质实体建档立案为主,转向以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为主,借助互联网优势,和全国统一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数字化、联通化。
2.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创新是高校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在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担当,为高校信息化建设铺平道路,也为学生乃至全国提供便捷的档案资源服务。高校档案信息化有助于档案统一管控;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安全性提高;有助于档案利用效率提高,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档案信息化概念从提出到运用实践时间不长,这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革新,是全面的更新换代,对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网络安全等提出巨大挑战。
1.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理念落后现象 。高校管理理念落后,存在两方面因素,一是长期以来档案管理不受足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态势,人们习惯性的将档案管理当“清水部门”看待,职工工作缺乏积极性,这就导致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发展受限。二是思想惯性保守,高校代表科研,代表创新以及时代先锋,但高校面临新鲜事物时依旧需要较长的接纳时间,积极先行先试的学校较少。
2.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不一,多有自身局限。我国当前档案管理分类有多种形式,仅以档案概念外延划分,就有七种之多:根据档案形成分、根据档案内容性质分、根据档案的載体形式分、按照记录信息方式分、按照记录信息方式分、根据档案所有权形式分、种类划分等。分类方式不同,管理起来制定的政策就各异,并且长期下来各地形成自己的档案管理习惯,在信息化过程中,就面临着数据端口不一致,或信息录入不对口的现象。此外,在实际的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无论哪种划分方法,也都只是搭建大体分类框架,具体到人员、日常规范,制度约束等,形式大于实际,管理效能不高。
3.高校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很多文科类、综合类高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这一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广大的档案管理人才。但从档案专业历年毕业生就业方向看,选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很少,且以女性为主。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本身不受重视,历年用人指标较少 ;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对新毕业大学生吸引力不足;再有,特别是高校,在引进高端人才的过程中,通常将家属安置向档案管理岗倾斜,整体导致高校档案管理人才专业性低,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4.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薄弱。信息化需要有互联网做支撑,既有计算机、扫描仪、网络等硬件要求,又有平台、安全防护等的软件要求。这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巨大差别,而且高校在这方面的配套建设相对落后,资金划拨力度不够,为信息化推进带来诸多不便。
5.社会对电子档案认可度低。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极多可能性的平台,网络诈骗、网上“P图”层出不穷,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互联网保持质疑从未放松警惕。高校建立信息化的档案体系虽好,但人们价值观里还是感觉纸质带章的档案更真事可靠,这是人们对互联网的偏见进而影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的推进。
三、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创新的普遍做法与借鉴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东风已经吹起,各高校之间陆续开展着信息化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其主要做法可以被我们所借鉴。
1.“互联网+档案”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互联网是座宝库,资源丰富,可塑造性强,针对社会长期以来的难点、痛点都能起到打破中梗阻,实现质的飞跃的效果。对高校档案管理走“互联网+”模式,是信息化建设的最优考虑。新时代的档案管理,会从原来的纯粹管理向服务转变,由保存信息向搭建信息发布、信息共享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诸如“档案直通车”“纪要”“学信查询”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打造开放档案、档案共享的互联网模块。
2.注重培养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一定先是人才的创新,人才创新需要有专业做基础。高校档案管理要想信息化,就得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一方面是平台建设需求,另一方面是平台维护需求。信息化一旦推开,对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3.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是起统领作用的,贯穿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管理理念的先进与落后,开明与保守,直接决定的了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转变档案管理理念,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将其纳入高校发展规划中来,确定发展目标,成立专业实施督导小组,制定问责机制。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开发进度的督导和问责,平台搭建和信息录入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避免推诿,或协调上的不畅而延误信息化工作开展。
4.全面整合档案资源。档案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狭隘的人事档案,而是将包含所有关联高校发展方方面面的动态信息,全部进行记录、编档。即把一般性人事档案、高校工作文件、各种会务报告、国家社会层面的参与等信息整合在一起,以电子形式收集、分类、鉴伪、归档、加密。这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工作内容上有明显扩展,甚至外延面很大,必須加以资源整合。
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的建议
上面已就高校档案信息化的普遍做法进行归纳,方法众多,涉及多方面系统建设。现就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仅供参考。
1.数据分类归档要与国家规范保持一致。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进行维护、更新。在搭建数据平台、制定分类归档方式方法上要保持与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规范相统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档案信息联网后方便端口对接,不用就数据形势、格式等重新做出调整,一次录入,一次过关,数据无障碍交流共享。
2.要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上边也已经提到,档案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概念,不局限于人事档案,还将包含所有关联高校发展方方面面的动态信息,全部进行记录、编档,以达到档案内容的全覆盖。因此,加强高校信息的收集、整理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学院、都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专员,将学院信息、部门信息、高校信息、涉校社会信息等进行定期反馈、上报,由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行甄别,分类,记录,归档。
3.要特别注意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相信信息,同时又质疑信息。相信信息是因为网络化地区给了人们便捷获取某类信息的能力,质疑信息是因为网上信息复杂,真假难辨,这也就是信息化“双刃剑”效应。高校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不仅涉及个人信息安全,还涉及高校科研成果维护,甚至还涉及国家机密的保护等,一经泄露,损失巨大。
4.档案信息化要拔高管理规格。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从无到有,中间要经历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需要保持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长期支持定力,二是要具有统筹全局、攻坚克难的魄力与能力。从这两点出发,都需要领导层对档案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而重视的最好办法就是拔高管理规格,以便档案信息化工作能长期顺利进展。
五、结束语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时代命题,生活在新时代里的每个人都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新时代下高校站在改革创新的潮头,要积极从大局着眼、系统规划、科学统筹,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认真攻坚技术难点,积极应对各类挑战,积极将档案管理工作推向现代化、数字化,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打好坚实的信息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巧兰.浅析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J].兰台内外,2019
[2]杨琼娃.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8
[3]覃正纳,刘迎春.浅析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要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7
[4]苏 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及创新分析[J].科技传播,2016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学院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