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高校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
2020-10-21毕倩
毕倩
【摘 要】高校是培养知识型、能力型及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企业是吸收人才、引进人才及运用人才的地方。所以很早以前,我国就开启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这种模式如今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普遍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高校实施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討高校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合作治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9-0061-02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成为现阶段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办学模式的基本路径,也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在相关政策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合作治理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对于校企合作治理来说,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现阶段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时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校企合作运行存在的问题
1.1 权力分配不对等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非常积极,但是不少企业在人才的培养上内驱力远远不够。深入分析原因可以发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人才就业上岗直接关系高校的招生情况,而高校必须对所有的学生群体负责,所以对于高校来说,高校必须牢牢地将校企合作的权力抓在手里。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引进人才、招聘人才,是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的主要方式,企业制定有招聘、引进人才的要求与标准,但是决定如何培养人才的权力主要掌握在高校手中,企业通常只负责顶岗实习之后的人才培养。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为学生安排住宿,并且给学生提供工资费用,到头来可能不是企业想要的人才,但是企业必须承担起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费用,所以对于很多小型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校企合作需要对接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不能积极地向企业放权,也就是高校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造成双方合作在最基本原则上的阻碍,这样一来,企业要么就是甩手掌柜,要么就是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满意。校企合作权力不对等,必然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出现问题。所以在合作治理的视角下,校企双方的权力只有合理地分配,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1.2 利益协调问题
高校与企业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形式,众所周知,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型组织,是非营利性的,也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但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宗旨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盈利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正是因为高校与企业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在合作治理的过程中,高校主要考虑的是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企业更多地考虑的是盈利问题。
人才成功就业,能够让不同的人才在岗位上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实际上,高校对于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了解不够深入。高校一股脑地想要为所有的学生找到工作,而企业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对人才进行筛选。此外,学校希望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企业提供的服务,但实际上企业不可能无条件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也不可能毫不付出地从学校获得利益,所以企业也会给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所以矛盾就出现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而企业给高校提供的支持,也不一定是高校想要的,这导致高校与不少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不顺畅。
1.3 合作动力不足
实际上,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不少高校都在积极地拓展自身的教学路径,结合国家的政策,积极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更多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内容,为更多的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创业条件,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显得尤为积极,但现阶段企业的积极性则没有那么高。归根结底,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不可能对高校输送的人才照单全收,同时可能也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培养新的人才,并且不少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满意。如果校企合作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企业一方面没有看到合适自己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看不到人才能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企业参与合作治理的积极性很难提高。
2 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高校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
在合作治理视角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高校尽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责任,但是高校必须与企业接轨,培养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企业承担着消化人才的作用,但企业必须与高校接轨,才能更高效率地匹配人才,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过去,高校在校企合作中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企业失去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所以现阶段高校与企业应该开诚布公,在相互信任、公平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
首先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方面,高校是教学的专家,而企业是实践的专家。过去由高校培养的人才,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会往往出现知识脱节、专业能力欠缺及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企业也必须有发言权,积极为高校提供能力强的实践操作专家。只有兼顾理论与实践,才能真正地培养出知识能力型人才。
其次是在资金分配方面,过去顶岗实习主要是企业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并且为学生发放顶岗实习的工资,不少学生能力不够,企业也承担了学生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现阶段,学校应当在住宿及其他方面,与企业共同承担资金与风险。只有建立起合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才会更加地顺畅。
2.2 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合作治理视角下的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所以,校企合作必须兼顾双方的利益,构建一个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如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或者高校其中一方出现了利益倾斜,就会带来很大的矛盾,合作也不会持久,企业与学校也很难实现深度的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校企双方要建立起有效的协调组织,在校企合作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利益协调机制解决问题,这样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能够更理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必然能够深入进行,并且合作也会更长久。
2.3 强化双方的合作动力机制
由于学校与企业的组织性质不一样,所以双方合作治理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双方只从自己的利益与侧重点出发而忽视对方的利益与侧重点,那么校企合作必定不会长久。任何合作治理想要长久,只有建立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保证有效性。
但是现阶段,不管是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还是政府的相關政策,都是向高校倾斜的,没有考虑企业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空间,所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多少的热情。校企合作想要长期发展,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效益,要找到双方合作发展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调动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不患寡,患不均”。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其实不害怕收获少,但是害怕利益的倾斜。所以,在强化双方合作动力机制方面,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比如政府与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既能够照顾到高校的发展,又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强迫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照单全收。合作治理是双方共同的任务,所以双方也必须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2.4 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在合作治理的视角下,高校与企业能够通过平等协商或相互信任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是不能通过协商与信任解决的,所以要保证双方的深入合作,高校与企业必须完善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
在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过程中,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要明确,双方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并且利益各有侧重点,所以校企合作双方要在不同的利益基础上寻求平衡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各自的利益。由于是合作治理,所以高校与企业还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只有通过这种方式,高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才能更好、更规范地发展。
3 结语
校企合作既是人才培养与缓解就业困难问题的必然道路,又是解决人才与岗位不匹配问题的关键,所以现阶段在合作治理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既要公平地保证双方的利益,又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运行。
参 考 文 献
[1]张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之著——评《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0):73-76.
[2]全守杰,王洁.校企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协调[J].职教发展研究,2019(2):80-85.
[3]孙晓萍.社会转型期高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