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银行服务实体金融经济的新方向
2020-10-21丁振坤
丁振坤
摘要: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银行的结构性变化,然后重点探讨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不足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银行;实体金融经济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该过程中银行经济取得了重大成绩,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经济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主要以公司业务为主,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行业的成熟和完善,银行也在发展中不断转型升级,在新的发展理念和业务模式下银行开始更多的服务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客户,这种转变导致银行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新的贡献。
一、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银行结构性变化
我国银行客户资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各类企业。其中企业是我国银行的主要客户资源,企业基于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基于行业的不同企业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针对不同大小不同行业的企业其业务也有所差异。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我国银行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针对政府机构客户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银行对于政府机构客户来说主要开展中间业务,比如代收、委托代理以及投资理财等,相比过去现阶段银行对政府机构客户的服务模式有了很大转变,更多体现在银行交接以及投资业务方面。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开始应用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可以更为全面详细准确的收集客户资料,基于客户需求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引领银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银行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在保障传统大中型企业客户的基础上,开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对于中小客户的发掘。这既可以拓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为银行获取更多的收益,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虽然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部分小微企业可能会造成银行利益的损失,但是随着大数据等计数应用的不断成熟,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正在逐渐降低[1]。同时大型企业客户一直是商业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其也是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市场,因此大型客户跨区域服务需求较多,具体包括现金管理、担保以及国际金融服务等,在该背景下银行的服务模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在今后的发展中,银行应该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选准切入角度,不断拓展客户资源,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银行在对传统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新兴企业的关注程度,为新兴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在该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不足
(一)市场定位模糊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国内银行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在该过程中获取稳定的经济收益,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从而更好的获取稳定客户资源,提高自身收益水平。但是目前依然存在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企业的发展定位模糊,对市场也没有形成充分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在市场发展中逐渐丧失了核心竞争优势,客户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银行自身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绩效考核,追求眼前利益,因此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市场发展形势没有进行充分的认知;二是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同质性较为严重,没有针对客户特点推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一方面难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导致客户资源不断流失;三是部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以及应用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风险的管理,为银行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隐患。
(二)银行商业模式有待于优化和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类型更加多样,特别是近些年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一大批新兴企业,这些企业与传统企业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方面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但是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在对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依然基于过去企业内部职能划分来开展业务,没有充分对了解这些企业的特点,更没有针对这些企业的特点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进而导致部分银行对于这些新兴企业的服务机制不通畅,银行在与企业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2]。当前我国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时其服务模式主要基于个人、企业以及国际等方面来划分,没有更进一步的细分模式,进而导致银行难以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提供更为准确的服务。同时目前一些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其运营发展模式开始偏离实体经济,进而导致银行难以满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
(三)风险管理模式有待于转变
银行为负债经营企业,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发展中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新型企业和新型模式不断涌现,导致银行在与这些企业进行对接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产生风险事故,给银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银行的发展。这就要求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银行应该基于现代企业的具体特点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加强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计数的应用,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四)短板问题急需解决
我国部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短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定价机制不完善以及基层金融供给不足等均是我国银行在发展中较为常见的短板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师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准确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难以对自身的利益进行有效维护,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对于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以定价机制不完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部分银行在定价中没有充分考虑小微企业贷款的实际情况,没有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只是过于关注抵押过程中的风险补偿问题,一方面银行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会降低银行对于小微客户的吸引力,逐渐丢失客户资源。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银行定价机制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但是定价机制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时间难以有效转变。
三、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建议
(一)明确自身定位
银行要想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基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自身实际特点来明确自身定位。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自身发展的定位,银行应该加强对于自身的认知,了解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在国家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框架内确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二是加强对服务对象的定位,银行在业务开展中应该详细准确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客户对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这样银行才能够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信贷风险。
(二)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如今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像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因此银行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大力加强数据平台建设,打造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并且在各项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只有这样,银行才能够不断提高业务效率和业务质量,一方面可以更好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粘性;另一方面不断降低服务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银行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银行市场定位模糊、银行商业模式有待于优化和完善、风险管理模式有待于转变、短板问题急需解决。因此银行应该正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淦,赵永清.新时代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新投向—基于信贷资金行业配置效率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12):87-96.
[2]李孟刚,徐英倩.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J].理论探讨,2018(01):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