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课程观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启示
2020-10-21陈丽敏
陈丽敏
摘 要: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建构主义课程观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启示,有利于转变生物学教学理念,实现生物学课程目标。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观 生物教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建立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基础上的课程观,打破了长期以来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文本课程”的局面,而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建构主义课程观有利于转变生物学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生物学课程目标,对生物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完整个体,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这与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在合理吸收、借鉴建构主义等理论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增强生物课程的现代意识,在生物知识与能力方面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如增加了反映生物科学发展新成果、新进展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等;重视生物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程目标中的地位[2]。为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用各种科学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从中理解、概括出事物的现象、特征,进而再总结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实现学生对生物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课程观注重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通过适当的引导,促进学习者与情境、材料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如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每一節都以“想一想,议一议”专栏开始,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生物学科学习具有高度的直观性,这有利于创设真实的情境,如学习植物的形态、分类、生态知识时,让学生到校园、植物园观察植物,进行生态调查等,在实践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创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情境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三、重视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性、合作性和互助性,有效的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者、教师、学习伙伴等形成学习社群,通过对话、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疑问,逐渐形成能够在学习社群中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3]。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合作中的探究、讨论等群体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机会。在这方面,生物教材的编写设计为师生提供了方便,如 “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探究”等栏目,就是适应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需要而设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栏目,着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合作学习,让学生不仅有充分的倾听,还有自由的表达,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改变评价模式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机械的、单一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已被证明是违背生物学科教学规律的,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要改变原有的评价模式,重估知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重视学习主体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评价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考查;在评价标准更重视个体差异发展,提倡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以充分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在方式上更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省与批判性思维等,具体的方法有:建立学习档案、生物模型制作、生物实验操作、作品量表、纸笔测验等等[2]。在评价过程中,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让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重视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及改变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对生物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的课程目标。但同时也要看到,建构主义课程观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有些观点还有失偏颇,例如提倡情境性教学,但由此而反对抽象和概括的观点是片面的,怎样在建构主义课程观下保持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等也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因此,在建构主义课程观下进行生物教学应“因时因地”而制宜,力图发挥其长处,推动和促进生物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冬群,周勇.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7-19.
[2]周长梅.建构主义理论对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7):106-107.
[3]肖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文化与教育技术,2010(1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