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2020-10-21吴艳粉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养成教育良好习惯

吴艳粉

摘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可促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自觉前进,且能终生受益。本文试探究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教育策略

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意义。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对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从学校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开始,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学校创设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感受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使学生感受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在学校里,班级作为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接受文化感染的基础单位,班级应该明确班规班训,为本班学生制定明确应该坚守的规则,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中应该布置好文化墙,积极开设班级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开设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让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识得到培养。

二、建立家校合育机制,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养成的最好土壤。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同孔子所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带好头,做好榜样示范。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心理和生理机制都处于发展阶段,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作为家长,在规范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要观察孩子的发展动向,帮助孩子及时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将孩子带上健康发展的渠道。同时,家长和学校老师需要及时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发现问题,与老师积极沟通;学校老师也要正确认识家校联系育人的积极作用,建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家校之间合力育人模式,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校外思想动向,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策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不可忽略教育细节,耐心教育失范学生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实是学习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的积累,只有不忽视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每一个细节,以时间的累计,通过反复的练习,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自觉的行为习惯。这些稳定而自觉的行为习惯,贯穿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整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培养起品德高尚的学生。对学生的细节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上课端正坐姿,自习课上不乱讲话,穿着整齐大方,个人用品擺放整齐,讲文明,讲礼貌,待人接物注重礼仪等。学校教育中,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参考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细节教育的发展和培养目标,逐渐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于经常违反规定,行为不良的学生,需要认真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耐心和学生交流,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寻找对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关注学生心理需求,转化学生不行习惯

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最好不要将各种行为规范强加于学生,强迫着学生接受,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要求。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静不下心来学习,就需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学生听不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有什么心事,或者学生家庭或生活中出现什么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生硬地要求学生听课,那样即使学生身在课堂,眼盯黑板,但心思或许早都飘出窗外。某些学生喜欢在校园或楼道内大喊大叫,需要了解学生是否有发泄的需要,内心有什么压抑等等,可以结合心理疏导,畅通学生发泄的渠道,或者引导学生练习歌唱,练习演讲,促进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总之,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将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和“堵截”巧妙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

五、尝试开展赏识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的积极激励教育的效果远远优于限制性教育。学生也是一样,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信学生会心智和行为习惯会不断自我完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向善的潜意识,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秀品质,给予必要的赞赏,让学生感受优秀品质养成带给自身的积极意义,为学生行为这张“白纸”画上美好的一笔。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向善心理,发现学生的优良的行为习惯,指出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学生赞美和鼓励,只有这样不断积累学生的良好品质,才能促使学生的不断自我完善,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不断形成。

总之,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社会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存在差异。但是,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向上、向善的心理需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家校合育机制,注重教育细节,关注学生心理需求,耐心教育失范学生,积极转化学生不行习惯,结合赏识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瑾,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8(2).

[2]李东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7(4).

[3]李明先,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之路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课题项目:

本文系庆阳市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研究》(QYLX[2018]293)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