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研究

2020-10-21阮雪君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文创产品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承袭的无形文化遗产,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濒危,亟须加强保护。文章以非遗项目——昆曲文化为基础,提取昆曲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结合产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试图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昆曲文创产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产业与文化相融合,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非遗文化;昆曲文化;文创产品;传承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它与物质遗产不同,它经历了历史 的演变,传承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艺术性与历史感并存的珍贵产物。对于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国家鼓励的文化创造方向之一,这不仅有利 于弘扬中华文明,还可以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可惜现阶段,很多非物质文化 遗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处境愈发地艰难,甚至有些已经到达 了后继无人,濒临逐渐消亡的状态。如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昆曲的发展现状

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历史最为悠久,表演体系最具完整性的剧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起源于民间地方戏曲,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被世人喜爱。昆曲经过长时间的繁盛直至 18 世纪后期,演出格局的变化,

地方戏的兴起等等原因都导致昆曲日渐衰退。2001 年 5 月 18 日,昆曲艺术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这也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 19 个国家之一[1]。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多媒体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的表现形式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太多的新事物的出现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萧条,昆曲艺术也不例外,甚至到了逐渐无人问津的状态。

二、昆曲文化创意产品现状

昆曲中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对这些艺术元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将昆曲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通过再设计使其广泛地传承创新下去,使其文化生命里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这在当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现阶段市场上的昆曲文创产品很多都脱离原本昆曲所蕴含的艺术元素,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现象。大部分产品设计以设计师为主导,利用他们的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昆曲文化中选取一个图形,通过抽象与对比、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直接将其转印在一些产品之上。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设计师和策划者对这个纹样的内涵典故、民俗信仰等方面无法深入剖析,只形成单一机械的图样的拼凑。另一方面,因为我国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原创力不足,很多产品都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由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企业与高校、非遗传承人之间合作发展将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截止 2015 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 2046 个,但文创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不紧密[3],昆曲传承人具有实战能力和极强的文化背景,但不具备设计能力;而高校师生具有很强的设计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的机会和舞台,动手能力也较弱。可是现阶段两者之间很少搭建共同设计的平台, 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力,这都导致了昆曲文创产品的发展进入了瓶颈。

昆曲这样一个历经了 600 多年风雨依然绽放光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与现在的大环境相结合,积极探索保护昆曲文化资源的方法,使昆曲这个历经兴衰的古老剧种得以传承下去。而将其纳入文创产业体系,与实际的文化创意设计产品相结合,将无形的声音文化,转换成有形的物质文化,是昆曲这样一种特殊的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之一。

三、昆曲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1.文化元素提取

昆曲文化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将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这四大古典戏曲作为研究对象,还可以将极具特色的舞台妆容、品种多样的乐器、多姿多彩的服装和头饰等进行元素的提取和创新。因为昆曲元素本来就具备比较强的辨识度,甚至有很多图样具有约定成俗的传播含义,独特的颜色和外型总能让人们瞬间接收到其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是符号化的力量。因此在元素的提取和精炼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符号化的理念,将一些经典的昆曲符号经过形式美法则进行变形和重构,创造出新的昆曲图样,使其不但保持原有的传统特征,又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兼顾了传统与创新。

四、产品载体的选择

我国文创产品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出现大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很多文创产品存在直接套用或随意混用的情况,更有一些设计师并没有对创意图样进行具体分类,只是将图样直接应用在各类文化产品上。提炼出的元素进行再创造, 需要根据产品的载体不同,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不应该全部采用一种方法。单一的开发方式也限制产品传递文化内容,无法将所有文化元素完整呈现给公众。

五、新媒体的应用

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类传播媒体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交流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也需要慢慢转变,如何利用新媒体将昆曲的文创产品推向市場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达到宣传和传播的目的。优秀的文创产品除了设计这个环节以外,还需要在新媒体的帮助下,逐渐被现代社会所接受, 形成新的热门风潮,例如故宫博物院。最近几年,国家故宫博物院所推出的文创产品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销售奇迹,如朝珠耳机、故宫胶带、上朝护照本、“福自天赐”香牌等等。近期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故宫联名彩妆,又引发了网上的抢购热潮,深受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喜爱。让大家惊叹: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传统故宫吗?这简直就是个玩转各种梗的故宫啊!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故宫博物院文创团队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外型设计,还肩负着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将非遗文化通过文创产品这个载体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也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六、教学相结合

现阶段各类型高校的非遗文创创客教育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体系,仅仅是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而没有将创客的思维与文创设计的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相结合,形成体现能力递进、有机衔接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群[4]。以昆曲非遗文创为例,首先应在高校中定期举办以昆曲文化为主题的创客沙龙、创客讲座、创客戏剧表演等,充分烘托校园创客文化气氛。在课程中带着学生制作相关昆曲文创产品进行初步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比如阮雪君指导李四帅设计的“国潮昆曲”系列。整个系列里包含明信片(图一)、日历、台历、书签、冰箱贴等等。这个系列抓住了昆曲的传统元素,加入现代审美,通过元素的重构和变形,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置于不同的产品载体上,最终形成一系列国潮风格的昆曲文创产品。

结语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昆曲的文创产品设计不能套用之前的模式,应该避免同质化现象的产生。融合新的设计手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让昆曲文化与创意产品进行更好的结合,从而做出优秀昆曲文化创意产品,是现阶段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条发展道路。年轻一代是我们国家的希望,作为高校教师,应结合相关课程,发散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热情,让昆曲文化资源传播的更长久。

参考文献:

[1]张玲.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J].今传媒,2016(12).

[2]方倩雯.论昆曲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7(10).

[3]张继荣.非遗文创产业创客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7(20).

[4]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

作者简介:

阮雪君,女,汉族,江苏人,硕士,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基金项目:

本论文得到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培训资助(课题编号:2019QYSJ117)。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文创产品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