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例顽固性失眠症中医治疗观察

2020-10-21许天兴宋建宁蔡景辉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许天兴 宋建宁 蔡景辉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5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根据电脑随机选取法进行分组治疗,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35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改善幅度均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顽固性失眠症患者运用中医治疗后与单纯安眠药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显著优势,可尽快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症;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76-02

顽固性失眠症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及睡眠不深易惊醒,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彻夜不眠。而且长期睡眠质量差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日间疲倦感、记忆力减退、心悸和乏力等症状。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西药治疗,但由于该病易反复发作,长期采用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能够给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症提供更多治疗依据,本篇文章中详细研究了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病例为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顽固性失眠症患者65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中位年龄(42.5±4.2);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43.0±4.4)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每日睡前服用安眠酮片0.2g,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患者睡眠情况。观察组患者添加中医治疗,给予患者中医针灸,在针灸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有治疗的作用以及安全性,减轻患者过度紧张恐慌情緒,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针灸选取足三里穴、神门穴、百会穴、内关穴、三阴交穴等。针对阴虚火旺者针灸穴位可添加太冲以及太溪;针对心脾两虚者穴位添加心俞和脾俞;针对痰热内扰者穴位添加合谷、中脘和丰隆;针对肝郁化火者穴位添加风池;针对心胆气虚者穴位添加百会和魄户。对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以平补平泻法进行施针,常规针刺各穴位,得气后停留3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对于中医而言,顽固性失眠一般分为四大类:心脾两虚、心肾失交、肝火扰心、痰食阻胃。

其中心脾两虚导致失眠的,又分两种:其一为面色不华、体倦神疲、头眩目重、舌淡、脉象细弱,宜滋养心脾,宜用归脾汤加减;或因血虚不寐,致心火偏旺、口干舌燥、烦躁多汗,宜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心神失交导致失眠的,往往由于肾阴亏损,心火独亢,用交泰丸加减;肝火扰心导致失眠的,往往表现为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肝火上炎扰及头目导致头痛、眼红,肝火旺盛则舌边红、脉弦,肝火上扰心神则舌尖红、脉数,宜用清肝安神汤(自拟方:丹参、百合、人参、生牡蛎、当归、麦冬、葛根、琥珀、生地、枣仁、合欢皮、柏子仁加减。);痰食阻胃导致失眠的,表现为胸闷脘痞、嗳腐吞酸、矢气恶臭、苔滑腻或白腻、脉滑,宜用温胆汤或清肝安神汤加半夏、麦芽、陈皮、山楂、莱菔子、厚朴加减。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采用PSOI量表进行评分对比,总分为21分,睡眠质量越差分值越高。

1.4治疗效果判定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睡眠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改善较好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与治疗前相比改善较小或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描述=(-x±s)、t检验,计数数据描述用n(%)以及x2检验,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时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下表1。

3 讨论

顽固性失眠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若病情控制不佳,长期失眠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冲突,进而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同时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1]。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安眠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治疗能够达到改善患者失眠目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单纯民用治疗无法彻底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并且长期用药所产生的副作用较大。故此,此次研究中对顽固性失眠症患者采取了中医治疗干预,最终取得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较好。中医认为,顽固性失眠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肝火扰心、心肾失交、心脾两虚及痰湿阻胃所致心神受扰、阳盛阴衰,进而引发顽固性失眠[3]。因此在本文通过及时对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使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及时改善;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既有操作简单及安全性高等优点。通过对患者疾病相应的神门、百会、内关及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能够起到较好的安神镇静以及宁神清脑的功效[3]。在《素问》中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故此通过针灸足三里能够达到改善患者脾胃郁气的作用;同时辩证取穴,能够有效达到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通经活络以及平衡阴阳的功效,最终使神有所养及神有所归,使患者失眠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由上可知,顽固性失眠症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尽早改善。

参考文献

张敏.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29.

唐晓文,武晓莉,张春梅,等.中医膏方结合无痛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7,9(1):132-133.

周雯睿,孙艳,朱晨菲,等.“升降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4(11):31-34.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