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帽式温针器在温针灸操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1张弛冯后桥马君美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温针灸

张弛 冯后桥 马君美

【摘 要】目的:探讨帽式温针器在温针灸操作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根艾段编号后,1-6号为对照组,7-12号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帽式温针器,对照组使用传统温针灸,从燃烧前所用操作时间、燃烧时艾段下温度、摇摆条件下落灰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燃烧前所用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燃烧时艾段下温度与42℃的比较,试验组p>0.05,对照组p<0.05,试验组温度更恒定且更接近于42℃;兩组摇摆条件下落灰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安全。结论:帽式温针器替代传统温针灸操作,不仅可以减少燃烧前所用操作时间还可以有效的维持温度从而提高温针灸疗效,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皮肤烫伤,提高温针灸安全性。

【关键词】温针灸;帽式温针器;温针灸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45-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57-01

前言  温针灸又称“温针”“针柄灸”,是将艾条段固定于毫针针柄施灸。目前温针灸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传统温针灸操作存在易烫伤,预防烫伤固定垫片时间长及温度过高或难以维持恒定等问题[1]。近年来诸多发明专利致力于改善传统温针灸的弊病,而类似产品众多及效果不明等问题致使临床难以选择应用。此次选取帽式温针器进行研究,旨在观察其效果从而更好地应用临床[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同一品牌批号艾条截取艾段100根,筛选其中12根重量1.6克,高度1.2-1.3厘米,直径1.85-1.95厘米的艾条段;②12根材质相同,规格为0.35×50毫米毫针;③因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存在安全风险,故选择长40厘米、宽15厘米软枕模拟患者腿部形态及皮肤。

1.2分组 将12根艾条段随机标记1-12号,1-6号为对照组即使用传统温针灸操作方法,7-12号为试验组即使用帽式温针器[3]。

1.3 方法 ①将1、2、7、8号毫针呈30°角斜刺于枕芯内2厘米,3、4、9、10号毫针呈90°角直刺于枕芯内2厘米,5、6、11、12号毫针呈60°角斜刺于枕芯内2厘米,使艾段与皮肤相距3-4cm,将艾段插置于1-6号毫针针柄并常规将针刺部位周围用垫片保护防止艾灰掉落,分别记录操作时间。7-12号艾段放入帽式温针器内后插置于毫针针柄上并固定,记录操作时间。②点燃1-12号艾段,在燃烧5分钟、15分钟、25分钟、35分钟时分别测量艾段下温度。③在燃烧10分钟时以20°幅度左右轻摇软枕并记录1-12号艾灰掉落情况。

1.4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燃烧前所用操作时间;②将42℃设置为温针灸的普适安全温度[1],测量在室温23℃下两组点燃后5分钟、15分钟、25分钟、35分钟时艾段下温度与42℃的比较。③观察两组在摇摆条件下艾灰掉落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分布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组间的分布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分布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差异分析或与42℃进行比较的单样本检验[4]。检验水准取α=0.05(双侧),即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燃烧前所用操作时间  ,试验组燃烧前所用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艾段下温度与42℃的比较  试验组与普适安全温度42℃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普适安全温度42℃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2.3  在摇摆条件下落灰情况, 试验组艾灰掉落率0.00%。对照组艾灰掉落率83.33%  见表3

3 结论

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中医外治法的结合,作用也具备二者优点,而缺点也限制了其发展,此次选取的帽式温针器无论从安全性,温度维持,所耗费人力时间三个方面都优于传统温针灸操作方法,并且经济成本较低轻便简易的特性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5]。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帽式温针器在点燃方式上只能从艾段上方点燃不易从下方点燃,这个特性是否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6]。

参考文献

罗坤,苗志远.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J].医学信息,2005,28(7):342-343

王旦森, 唐赤蓉, 孙梅兰, et al. 帽炷温针治疗腰痛72例临床观察报告[J]. 针灸临床杂志, 2002, 18(9):42-43.

程志鹏. 圆锥形双托盘温针艾灸器的设计和应用[J]. 上海针灸杂志, 2014, 33(6):596-596.

王丹萍.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张志远. 温针灸结合药物透入治疗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

李瑞国, 王占有. 温针灸治疗颈椎病引起的手麻120例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 2017(6):18-20.

猜你喜欢

温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理疗措施及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
产后身痛温针灸治疗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