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及干预
2020-10-21李水仙王艳丽张路秀刘秀英顾成丽彭金秀
李水仙 王艳丽 张路秀 刘秀英 顾成丽 彭金秀
摘要: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及干预。 方法 2020年3月经过微信网络问卷,运用方便抽样法对我院感染科隔离病区处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作调查。一共进行焦虑量表80份,抑郁量表80份。 结果 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焦虑分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3.985,P<0.001),其中护理人员的焦虑评分平均为(14.87±4.91)分,而医生的焦虑评分平均为(11.36±3.57)分,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更为严重。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抑郁症状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3.357,P=0.001),医生的抑郁评分平均是(18.61±5.98)分,而护理人员的抑郁评分平均是(13.88±5.20)分,医师的抑郁程度显著要比护理人员的高。 结论 随着医生和护士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逐渐地深刻,对于疫情大致的趋势逐渐地认识,加上对应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所以医生和护士的心理障碍均获得了及时的解决。
关键词: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51-02
目前2019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各级政府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进展,各个专业机构及宣传系统也大力地展开社区健康宣传教育[1]。本文就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及干预作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3月经过微信网络问卷,运用方便抽样法对我院感染科隔离病区处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作调查。一共进行焦虑量表80份,抑郁量表80份。
1.2方法
1.2.1 数据采集
运用自行设计问卷,经过网络放。问卷实施匿名的方式,内容包括心理量表得分方面对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评估根据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简短抑郁严重程度进行测量[2],按照总得分为0~4为无抑郁症状,5~9为可能存在轻微抑郁症状,10~14为可能存在中度抑郁症状,15~19为可能存在中重度抑郁症状,20~27为可能存在重度抑郁症状。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焦虑症筛查量表[3],按照总分0~4为无焦虑症状,5~9为可能存在轻微焦虑症状,10~13为可能存在中度焦虑症状,14~18为可能存在中重度焦虑症状,19~21为可能存在重度焦虑症状。
1.2.2 心理措施
心理医学科按照医生和护士不同的心理障碍拟定出个体化干预对策,涵括再次普及该次新冠肺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与整体病死率等知识,让医生和护士对该次新冠肺炎存在更加进一步了解,且不需太恐慌。邀请心理科专业医生进行科普讲座,让医生和护士正确地理解于应急情况之下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掌握恰当手段来宣泄自身负性情绪,互相鼓励、互相支持[3]。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 运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运用t检验。如果P少于0.05,则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焦虑情况
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焦虑分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3.985,P<0.001),其中护理人员的焦虑评分平均为(14.87±4.91)分,而医生的焦虑评分平均为(11.36±3.57)分,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更为严重,结果见表1。
2.2 抑郁情况
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抑郁症状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3.357,P=0.001),医生的抑郁评分平均是(18.61±5.98)分,而护理人员的抑郁评分平均是(13.88±5.20)分,医师的抑郁程度显著要比护理人员的高,结果见表2。
2.3 心理干预以后医生和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情况
随着工作流程的逐渐流畅,对于疾病进一步认识和心理科及时干预,7天以后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医生、护士都再次地进行量表测定,结果都于正常的范围,效果佳。
3 讨论
该次新冠肺炎常规传染数(R0)约为2.2至2.3,目前报道3至5,其传染性比较强,并人群一般易于感染[5-7]。于该次新冠病毒肺炎流行当中,一线医生和护士不仅需面对从疫情现场而来的工作压力,亦需面对冠状病毒感染之风险和治疗当中很大未知状况所出现的恐惧担忧,也需面对可能治疗之失败,应对治疗当中从患方的各种不理解和突如其来的超负荷工作等多方面而来的压力,在机体于遭遇该类重大紧急事态,常态、常规被破坏的时候,即将出现应激反应,特别在人们感觉生存遭受危险的时候,可能将发生一系列涵括思维、情绪与行为改变的内在心理反应,抑郁、焦虑为最常见之心理障碍类型。
总而言之,该次疫情早期感染科隔离病区一线医生和护士具有广泛的抑郁、焦虑情绪卫生问题,跟疫情应急和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不充分和环境压抑、工作量大等相关[8]。随着医生和护士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逐渐地深刻,对于疫情大致的趋势逐渐地认识,加上对应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所以医生和护士的心理障碍均获得了及时的解决。
参考文献
[1]Cui J, Li F, Shi ZL.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athogenic coronaviruses[J]. Nat Rev Microbiol. 2019;17(3):181-192.
[2]K, Kroenke,R L, Spitzer,J B, Williams.The PHQ-9: validity of a brief depression severity measure.[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001,16(9):606-13.
[3]Spitzer RL, Kroenke K, Williams JB, L?we B. A brief measure for assessing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the GAD-7[J]. Arch Intern Med. 2006;166(10):1092-1097.
[4]劉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ovel Coronavirus-Republic of Korea (ex-China)[EB/OL].(2020-01-21)[2020-02-15].https://www.who.int/csr/don/21-january-2020-novel-coronavirus-republic-of-korea-ex-china/en/
[6]CDC.First Travel-related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etected in United States[EB/OL].(2020-01-21)[2020-02-15].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0/p0121-novel-coronavirus-travel-case.html
[7]Huang C, Wang Y, Li X etal.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J].Lancet,2020,395(13):497-506.
[8]马旺,宋宁宏,刘云,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型综合性医院管理实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