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探讨

2020-10-21冯楠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6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消化内科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目的:研讨溃疡性结肠炎(UC)经内科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作为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内科诊治该疾病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70例病人接受内科诊治后,14例治愈,52例好转,4例无效,总有效率94.29%(66/70);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对UC病人施予内科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较理想,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081-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由环境因素、个人体质、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出现的一种肠道非特异性疾病,表现为慢性炎性反应状态,其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明确,病变位置主要是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症状表现以腹泻、腹痛等为主,病情严重者伴里急后重、黏液血便等症状,此病有反复发作、治愈率低等特征。近些年来,UC发病率呈逐年升高态势,病人若未得到有效诊治,随着病情进展将会威脅其生命健康,故临床对其诊治问题引起足够重视[1]。笔者将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70例UC病人作为对象,旨在研讨内科诊断及治疗这些病人的临床情况,详述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对象

择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对象,所有病人接受内科常规检查后确诊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包括3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19-73岁,平均(47.3±8.2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6.4±4.19)个月。发病部位:直肠、乙状结肠、全结肠等,临床表现为:腹泻反复或持续性发作、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及程度不同的全身性症状。

1.2诊治方法

1.2.1临床诊断

本组70例病人都施予西医内科诊断,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

(1)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对病人既往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包括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细节表现,尤其注意明确腹泻、便血的病程,另外,还涉及用药史(尤其是抗菌药、NSAID等)、阑尾手术切除史、是否吸烟、家族史以及皮 肤、口部、眼部、关节等肠外表现与肛周状况;体格检查则需要特别注意病人的一般情况和机体营养状况,同时对腹部、会阴、肛周进行仔细检查,并予以直肠指检。

(2)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

病人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的次数≧3次,按照流行病学特征,逐次排查血吸虫病、阿米巴肠病等相应检查;常规检测项目为血常规、电解质、血清白蛋白、CRP 及ESR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检测血清乳铁蛋白、粪便钙卫蛋白等指标水平。

(3)结肠镜检查并活检

结肠镜检查(需进入末端回肠)并黏膜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结果为UC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结肠镜下发现,UC病变通常始于直肠,且呈现弥漫性、连续性的分布状态,按照炎症程度进行区分:轻度炎症者的内镜特征为黏膜充血、红斑、不见血管纹理;中度炎症者的内镜特征为血管纹理、形态消失,出血黏附于黏膜表面,呈糜烂状,且多伴粗糙、颗粒样的外观和接触性出血特征;重度炎症者的内镜特征为黏膜呈自发性出血、溃疡等表现。缓解期病人可显示正常的黏膜表现,一些病人伴有假性息肉或者瘢痕样变化。患病时间较长的病人,黏膜萎缩会诱发肠腔狭窄、结肠袋消失、炎(假)性息肉等变化。存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UC病人,通过内镜可见深凿样、不规则性及纵行溃疡,一些病人伴有大片状的黏膜缺失。若遇到肠腔过度狭窄、结肠镜端无法通过的病例,可考虑行肠道超声、钡剂灌肠、CT结肠成像等检查,以显示结肠镜无法到达的部位状况。

(4)以下情况需考虑行小肠检查

①在未经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病变未累及直肠;②从盲肠直至回肠末端呈连续性炎症;③其他无法与CD进行区别鉴定的病例情况。但盲肠红斑改变及左半结肠炎伴阑尾开口炎症属于UC的常见表现,一部分病人无需再行小肠检查。小肠影像学检查主要分为磁共振小肠成像、全消化道钡餐、计算机断层扫描小 肠成像、肠道超声、胶囊内镜等检查,这些检查仅针对诊断困难者,并不建议常规使用。

(5)重度活动期UC病人诊断检查的特殊性

对重度活动期UC病人,为了安全起见,缓行全结肠镜检查,先行常规腹部X线平片拍摄,以大致了解其结肠情况;之后,可行无需常规肠道准备的乙状结肠、直肠有限检查及活检,全程操作需保持轻柔,适当减少注气。

1.2.2临床治疗

70例病人经临床确诊后,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①对发病初期或轻型病人,使用水杨酸类药物,比如美沙拉嗪(产自深圳市康哲制药业公司)进行治疗,4g/日,分为4次口服,待症状有所缓解后,药物剂量改为2g/日,分为2次口服,坚持用药1年,尽可能不间断。②中、重型病人在服用水杨酸类药物的同时,搭配予以氢化可的松(产自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200-300mg/日,或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产自广西万德药业有限公司)10mg,实施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给药1周后,改为服用泼尼松(产自天津天药药业有限公司),40mg/次,每日1次;治疗3-4个月后,进行肠镜复查,若显示症状缓解,在之后6-12个月内逐渐减少药量,每2个月减少5mg,直至药物剂量为5mg/次,2次/日,一直维持到病变静止。

1.3疗效标准

疗效评判标准为:①治愈:病人各项症状和体征彻底消失,黏膜表面形态恢复正常,呈橘红色,临床检验指标均无异常,大便次数少于2次/日,便常规检查中未见白细胞、红细胞。②好转:病人各项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黏膜表面伴轻度发炎症状,有一定程度充血,血常规、便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肠镜检可见黏膜存在假息肉,但溃疡范围已缩小,大便次数为2-4次/日,高倍镜下发现大便内红细胞、白细胞计数<10个;③无效:病人各项症状和体征没有较大好转,或有持续恶化现象[2]。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数据分析

以SPSS22.0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分类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x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70例病人接受内科诊治后,14例治愈,52例好转,4例无效,总有效率94.29%(66/70);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可知,相较于治疗前,66例治愈或好转病例的溃疡部位愈合情况较佳,炎症反应得以控制,每日大便次數基本恢复正常;用药期间,积极进行相关不良反应控制,未出现严重副反应。

3.讨论

UC作为病因不明确的消化道疾病,其症状表现为累及结直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一种炎性病变。临床多认为其病因与遗传、免疫、感染、精神、饮食、过分劳累、细胞因子、过敏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联[3]。从此次接诊的70例UC病人来看,几乎全部病人发病时都伴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体征现象,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且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整体而言,UC的常见病因主要是各类以炎症作为介质的因素共同作用于肠道黏膜,并诱发黏膜紊乱的免疫系统综合症或遗传性疾病,因而,临床医师对此病症进行诊治时,要及早明确诊断,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并结合个人病情实施针对性处理,以提升临床诊疗效果[4]。该研究中,70例UC病人接受内科诊断与常规西药治疗后,14例治愈,52例好转,4例无效,总有效率94.29%(66/70);可知,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超过90.00%。临床诊治中,内科诊断以血常规、便常规、X线灌肠、结肠镜等检查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显著提升了确诊率。而临床治疗所用的西药基本属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治疗药物,但为了预防用药不良反应,临床医师要注意把握各种药物的使用及配伍禁忌,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性处理。该研究中,70例病人用药期间,积极进行相关不良反应控制,未出现严重副反应。

综上,对UC病人施予内科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将血常规、便常规、X线灌肠、结肠镜检等相互结合进行诊断,可提升临床确诊率,待疾病确诊后及时采用西药对症处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8,31(16):203-204.

[2]钟绿.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4:63-64.

[3]魏晓龙.探讨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18,18:48-49.

[4]罗国燕,孔德清.溃疡性结肠炎内科诊断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4,28:77-78.

作者简介:冯楠,出生于(1985.11~),女,汉族,籍贯:河南鹤壁,大学本科,主治医师,所从事工作方向: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的诊治。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消化内科溃疡性结肠炎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绝经期女性宫腔积脓60例临床诊治分析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