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0-10-21陈亚楠
陈亚楠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合理对策改进后的有效护理。对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38(82.60%),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46(100.00%),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143-01
新生儿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至关重要,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抵抗力薄弱,容易发生很多的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只有了解并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制定预防对策,才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因护理工作差错所引发的医患矛盾[2]。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11例,日龄1~13d,平均日龄(4.24±3.11)d。实验组男34例,女12例,日齡0~14d,平均日龄(4.32±3.15)d。两组新生儿日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合理、有效对策改进后的护理干预。对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1.2.1设备因素 新生儿病房使用的仪器设备较多,具体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注射泵、保暖箱、辐射床、蓝光箱等。若仪器使用、保养、维修不当, 则会导致一系列安全问题。
1.2.2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的综合素质,不能严格按照护理规范进行临床操作。尤其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训练,临床经验不足,巡视病房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之新生儿没有完全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容易出现病情发现不及时及判断不准确等安全隐患 [3]。
1.2.3人员配置因素 排班制度不合理,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对工作效率产生了影响,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1.2.4 管理因素 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护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也会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3 不安全因素对策
1.3.1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将仪器进行定点放置,给予编号处理,定人管理,并建立相应登记本,以便于记录与维修。定期进行仪器检查、保养,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通知相应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定期进行相关仪器的培训学习,以促使护理人员全面了解设备的作用、性能及故障处理,并进行全员考核。制定各仪器操作学习手册,以便于随时查看。
1.3.2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定期开展护理查房及业务学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等,全方面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及七步洗手法,避免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4]。科室可以通过一对一带教的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加快提升她们的专业能力。定期外派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学习,以带动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
1.3.3 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结合护理人员的需求对排班制度进行优化,护士长要针对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点的岗位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确保临床工作安全有序的运行。
1.3.4 完善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人员应制定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成员各自的职责,并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把相关职责落实到位。提高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使其能够严格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自己的工作态度,提升责任心。每月定期召开科室护理安全研讨会,针对护理工作中已发生的安全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讨论。定期开展护理工作质量评比,依据评比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处理。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此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如: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准差(±s)表示,多组均数之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均数之间两两相比较行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此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38(82.60%),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46(100.00%),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3讨论
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要对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着重分析和探究, 针对重点环节加强管理。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时的培训,使其坚定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提升相关专科的临床实践能力,尤其是各种急救技术如新生儿复苏、换血、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同时建立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奖惩处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自身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降低新生儿护理安全风险[5]。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38(82.60%),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为46(100.00%),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P<0.05),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莉.新生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分析[J].今日健康,2018,14(4):227-227.
[2] 张洁.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5(36):203-203.
[3] 刘亮,李娟妮.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7(1):122-122.
[4] 李莉,李婷婷,范丽丽,杨玉婷.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0(36):637-638.
[5] 任磊,段幼萍.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9):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