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20-10-21尼玛色珍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指导道德与法治

尼玛色珍

摘要:尽管我们现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非常贴近生活了,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情感的渗透,还是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把所学知识与实际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感渗透;生活;指导

情感是我们教学中催化剂,有了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变得更加主动。对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来说更是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就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道德思想、弘扬传统美德、培养社会责任的学科。这里面的内容没有一个是离开情感可以单独存在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那就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更加主动地接受思想水平。

一、情感渗透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首先弄清自己的目标,我们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如何追求自己的目标,怎样更好地与人相处,调节自己的心理。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情感渗透而不管教学目标是什么,不顾教材实际而盲目去进行。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先弄清自己要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目标,结合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这样既不会显得生硬突兀,也更能激发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我就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崇高及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来展开教学。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探问,我从源头开始,利用多媒体给让学生了解了一个孩子从最初的那颗生命种子到最后呱呱坠地的整个过程,这一方面解决了他们对生命如何创造的这个谜题,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妈妈孕育生命的不易,激发他们珍惜生命的情感。我还给学生介绍了袁隆平的故事,让他们讨论思考:从袁隆平爷爷身上我们得到哪些有关生命的启示?这让他们明白: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纯粹的看得见的活着这个身体,还包括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精神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流淌着祖先的血脉,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

有了确定而正确的目标引导,我们的情感渗透才能有价值。

二、情感渗透,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上进行情感的渗透,除了要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要做好这一点,我们这个情感渗透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要根据学生们现有的情感基础,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来进行。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充分了解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情感的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独立的人格意识,调整自己的心理,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我们还要立足生活,深入观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教学《憧憬美好集体》,我了解到班上有些学生比较自私,不愿帮助同学,也不愿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用品和资料,有的学生则很向往别的班级非常团结,搞活动都能齐心协力。了解到这些,我明白了学生们需要怎样的一种激发了。于是,我先用多媒体给展示了中国女排这个集体的故事,让他们看到女排姑娘们把自己都看作这个集体中的一份子,不仅自己非常努力,在队友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去帮助她;取得成绩时从来不会贪功,哪怕是世界第一的主攻手朱婷都说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学生们看到这样的一个优秀的集体,心中对美好集体的憧憬也被激发了出来。在后面的讨论中,大家都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憧憬。

三、情感渗透要多变且无处不在

情感渗透就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粘合剂,它可以将我们的学生、教学内容与目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我们在教学中还需注意,情感的渗透不能形式单一,必须做到多样化、全面化,也就是说既要有多种形式,还要做到无处不在。否则,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必须变得更勤奋,要把每一个内容都研究透彻,还要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尤其是要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及心理,还要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创新我们的教学形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来做教学的主体。有时,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运用生活的真实事例,让学生来思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有时我们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表演,带给他们思考;有时我们还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让他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形式的选择,当然必须根据具体的内容,否则就只会浮于表面而没有任何的效果。

例如,教学《走向未来的少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培养自我意识,明确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学生的责任,我让他们每人准备一篇题为《十年后的我》演讲稿,让他们思考自己的未来要如何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要如何实现它。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从而让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传统教学容易忽视情感渗透的内容,对此,教师应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到学生思想层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渗透需要教师言传身教,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贯彻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林素华.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72.

[2]高慧勇.探究初中美术课堂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8年12期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指导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