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与腹腔镜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对比
2020-10-21关艳林
关艳林
【摘 要】目的:探讨在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治疗中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分组展开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疼痛程度等观察指标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势较为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用于腹股沟疝患者的疝修补手术治疗中,能够准确的观测到患者的病情情况,手术入路更加清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尽快康复。
【关键词】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081-01
前言:伴随着人体的衰老,腹壁逐渐变得薄弱,肌肉也开始萎缩,加上部分老年患者还存在子宫圆韧带、血管穿过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疝气的发生概率。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也探寻出了新的方案。腹腔镜疝修补术应用了现代腔镜技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较,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本次将以我院52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手术治疗的效果,希望能够为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52例,均选自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上存在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观察组:男15例,最大年龄为62岁,女11例,平均年龄为(46.28±2.43)岁,从月份上展开计算,最长病程为30个月,平均值为(18.52±2.41)个月,对组内初发、复发患者的病症类型进行划分,主要为直疝、斜疝两种。对照组:男女各13例,年龄、病程上的平均值分别为(45.26±2.78)岁、(18.59±2.37)个月,病症类型与上组患者相同。在相关检查下,所有患者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无其他脏器功能疾病,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均正常,实验在患者知情下开展,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传统疝修补术用于对照组,治疗内容为:行硬膜外麻醉,于疝囊处进行高位结扎,观察腹股沟管处管壁受损情况,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
将腔镜疝修补术用于观察组。行全身麻醉后,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头低足高的姿势,于患者的脐下做切口,弧长约为2cm,在切口深度上,以刚到腹直肌为宜,采用牵拉的方式,完成腹直肌的分离。其后,于患者脐下2cm的部位,实施穿刺,放置2个5mm的Trocar,与此同时,将1个10mm的Trocar放置在脐下皮肤切口处,待气腹建立后,使用腔镜对疝囊进行观察,后续完成疝囊的结扎或切除。在套管鞘的支持下,将15cm×12cm的补片,以卷曲的形态置入,从而达到覆盖所有耻骨肌孔的目的。为避免股管内口股疝的出现,尽可能的将其盖住。最后,拔除管套、解除气腹[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和其他时间指标,统计患者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1d、术后4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区间为0-10分,疼痛程度与分值高低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试验数据的整理,(-x±s)为计量单位,%为计数单位,分别使用t、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则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离床活动时间四项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为:(45.28±5.24)min、(21.47±3.87)mL、(6.28±1.27)d、(13.47±4.25)h,对照组为:(70.25±8.29)min、(48.97±5.72)mL、(9.28±2.47)d、(33.17±6.28)h,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术后1d、术后4d的疼痛评分为(3.8±0.7)分、(1.9±1.5)分,对照组为(4.5±0.4)分、(3.7±1.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尿潴留、血肿各2例,切口感染者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对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对腹股沟疝与腹壁下动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将该病症分为两种,主要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属于一种常见病[2]。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加上多数患者对该疾病知识缺少了解,很容易被忽视。伴随病情逐渐加重,后期可能会发展为急性腹膜炎,若未及时医治,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以往治疗中,通常会采取常规的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从整体治疗情况上进行观察,仍有部分患者術后存在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术后切口疼痛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现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腔镜技术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针对腹股沟疝疾病患者,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腹腔镜疝修补术成为了医学者的重点研究内容。不过,腹腔镜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开展的难度,对设备、技术以及医疗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从目前腹股沟疝疾病的治疗情况上来看,临床医师需不断积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相关的治疗经验,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实施,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不论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还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等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使用优势更加突出,值得推广与采纳[3]。
参考文献
[1] 李丹,姜洪池.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方式沿革及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07):806-809.
[2] 赵健,郭天康.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Meta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1):86-93.
[3] 燕涛,侯亚峰,程晓剑,汪丹清,方磊,宛超.手术入路选择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5,19(07):1348-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