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探讨

2020-10-21黄霄羽裴佳勇

档案与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

黄霄羽 裴佳勇

摘要:文章采用网站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以国外专题档案网站的建设经验为基础,通过调研国内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状况,结合我国抗疫实践及国内外案例,从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和建设效果四个方面提出新冠疫情专题数字档案馆的具体建设策略——档案部门主导,构建多主体协同共建机制;以官方资源为主体,兼具民间资源为补充;善用技术,对抗疫档案资源进行可视化展示;优化用户体验,提供人性化特色档案服务。

关键词:专题档案;专题档案网站;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

分类号:G27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pecial Digital Archives in COVID-19

Huang Xiaoyu, Pei Jiay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website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foreign special archives websites. By investigating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special digital archives in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anti-epidemic practice in China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cases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special digital archives in COVID- 19 from four aspects: the archives department taking the lead and constructing a multi-agent cooperative co-construction mechanism; Taking official resources as the main body and supplemented by folk resources; Making good use of technology to visually display anti-epidemic archives resources; Optimizing the user experience and providing humanized archives service.

Keywords:Special Archives; Special Archives Websites; Special Digital Archives; Construction Strategy

抗疫過程形成的档案具有重要价值,但因其来源广泛、保存分散,极易对利用造成不便。建设专题档案库利于满足系统化的利用需求,是开发抗疫档案资源的重要方式,因而引起笔者的研究兴趣。

笔者先做文献研究以证明选题必要性。笔者确定时间范围为2019—2020年,在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抗疫/防疫/疫情+档案”做主题检索,命中179篇论文;以“专题+抗疫/防疫/疫情+档案”为检索词做篇名和主题检索,仅命中6篇论文。可见,学界对抗疫档案已有初步研究,但较少涉及专题建设。

细析内容,已有文献多是提出构建抗疫专题档案数据库的构想。有些站位较宏观,如徐拥军等[1]简述疫情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主体及要点;张斌等[2]提出由国家档案局牵头,卫健委、科技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等共同建设疫情专题档案与文献数据库。有些讨论则较为微观,蔡盈芳[3]提出了“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总体方案、建设步骤和利用方案;常大伟等[4]提出建设重大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思路、原则和框架;周耀林等[5]基于群体智慧管理模型构建出抗疫档案资源库总体框架。但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已有成果多为理论设想,尚未提出具体建设策略;第二,缺乏实践案例。鉴于此,笔者拟吸取国外专题档案网站的建设经验,立足实际调研,在抗疫专题档案数据库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档情的抗疫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

1概念界定

文章论题为“专题数字档案馆”,相近概念是专题档案数据库。对前者,学界只有许晓彤[6]做了概念界定:由国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筹建,以特定主题为依据,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集成档案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发布展示、提供利用功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体系。该定义既体现了数字档案馆内涵又突出了“专题”特征,能够反映其本质特征,故笔者赞同此观点。对后者,蔡盈芳[7]认为,这是对某一学科或专题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傅少玲[8]认为这是围绕某一主题,通过查找相关档案信息并进行分析、过滤、摘取、加工编排而成的数据库。可见,学者们目前均认为,其是针对特定主题对相关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资源库。

对二者的区别,从概念中可发现,前者侧重对专题档案资源的存储检索,而后者内涵则更为丰富,除存储、检索外还包括展示、共享与利用服务等功能。学者也指出,专题数字档案馆规模大、体系性强,内容整合度高且资源展示形式更为丰富[9]。因此,笔者认为,针对疫情建设专题数字档案馆较合适。因为档案部门不仅要对抗疫档案进行收集保存,还要整合、开发档案并满足利用需求,使用专题档案数据库概念则内涵较窄。此外,国外数字档案馆一般指互联网上的站点,即网站[10]。文章所列举的国外专题档案网站无论是建设内容还是建设特色,均符合专题数字档案馆的内涵。

2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专题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策略

笔者先对我国32个省级档案馆(不含港、澳)做网络调研,了解了国内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状况。调研发现,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天津、重庆、山东、河北、云南、江苏等省级档案馆已建成专题档案数据库,不足之处在于专题档案数量少、系统性不强、展示形式单一等。针对疫情,江苏省档案馆联合新华日报社等单位发起建设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一人一档数据平台(下文简称江苏援鄂数据平台),为援鄂抗疫的江苏医务工作者建档[11]。河北省档案馆建立“战疫档案记录”专题版块,将河北援鄂医护人员口述档案资料进行集中展示[12]。青岛市档案馆也启动建立疫情防控档案专题数据库[13]。可见,档案部门已建立抗疫档案专题数据库作为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但主题局限于本地区援鄂医护人员,资源收集面狭窄。

国外建设则起步较早,已建成一批在资源内容、展示形式、利用服务等方面均颇具亮点的专题数字档案馆,典型代表有9·11数字档案馆(September 11 Digital Archive)、卡特里娜飓风数字记忆银行(Hurricane Digital Memory Bank)、法国大革命专题档案库(Explo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及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Conflict Archive on the Internet)。9·11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是“为9·11事件建立永久文件”;飓风数字记忆银行旨在收集、保存和展示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的数字文件;法国大革命专题档案库保存了与法国大革命相关的600多件档案;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的目标是提供关于北爱尔兰冲突的广泛信息和原始材料。

上述四个网站资源内容丰富,技术运用成熟,注重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受到公众及研究人员好评。笔者以其建设经验为基础,结合我国抗疫实践及国内外案例,为抗疫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寻找经验以供借鉴。根据国内外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结构,笔者按照“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用”的逻辑思路,从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和建设效果四点出发思考建设策略。

2.1建设主体:档案部门主导,构建多主体协同共建机制

建设主体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事关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成效。学界尚未对建设主体进行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并参考专题档案库建设案例,笔者归纳出有关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主体的4种模式。

(1)档案部门独立建设。即档案部门不借助外部力量,通过整合馆藏资源独立进行建设。如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档案馆建立馆藏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14];再如浙江省温州市档案馆建立“温州模式”专题档案数据库[15]。

(2)档案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建设。即档案部门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针对某一专题联合建设。如江苏省档案局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合作,为其建立专题档案库,记录江苏中国画继承发展的轨迹[16]。

(3)非档案部门主导建设。即由高校、基金会等第三方机构主导建设,档案部门并未参与,笔者选取的国外案例均属此模式。如9·11数字档案馆和法国大革命专题档案库由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美国社会历史项目和乔治·梅森大学罗伊·罗森茨威格历史与新媒体中心共同建立;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由阿尔斯特大学和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联合建立。

(4)档案部门主导,其他部门与社会公众共同建设,即档案部门牵头,联合具有资源、技术或管理优势的机构,并吸纳社会公众参与。该模式在实践中尚未出现但学者们对此已有设想。周耀林等认为,在抗疫档案资源库的建设主体中,国家档案局是牵头者,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应协助管理,社会公众等应被赋予参与的权利和责任[17]。

上述模式中,前3种已有实践,第4种是理论设想。抗疫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来源广泛、数量巨大,除参与疫情防控职能部门形成的档案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在疫情期间也收集了档案,由档案部门独立建设可能会造成档案信息缺失,故第1种模式存在局限。再者,此次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在抗疫及居家隔离期间留下许多珍贵档案资料。档案部门虽已向社会发出征集通知,但未必包含所有公众记忆,只有吸纳公众参与建设才能保障疫情社会记忆的完整性,故第2种模式也并非合理选择。此外,档案部门是国家法定承担档案保管职责的机构,具有档案资源优势,故第3种模式也不可取。

比较之下,第4种模式应是疫情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主体的合理选择。优势有三:其一,由档案部门主导,可利用专业优势保证档案属性,使建成名副其实的专题“档案馆”成为可能;其二,通过其他领域相关部门的协作参与,可扩大档案收集范围,既可使疫情专题的档案资源更加全面系统,还可吸收其他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其三,吸纳公众参与、面向公众广泛征集非官方档案资源是对馆藏抗疫档案资源的有益补充,利于维护抗疫记忆的完整性。

2.2建设内容:以官方资源为主体,兼具民间资源为补充

建设内容即解决“建什么”的问题。从学界共识看,记忆可分为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集体记忆是多数人对一个时代或一个共同事件的记忆,个体记忆是记忆的最根本来源,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是相互建构的共谋关系[18]。在抗疫过程中,民众形成的档案如疫情日记、抗疫主题艺术作品、捐赠物资凭证等属于抗疫的个体记忆,是疫情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抗疫记忆的完整性,在建设内容上应双管齐下,既要将参与抗疫部门形成的档案接收进馆,也要收集民间组织、志愿者、普通民众形成的抗疫档案。此外,應在收集纸质档案的同时兼顾电子档案,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并将其纳入抗疫数字档案资源中。

(1)对参与疫情防控机关单位所形成的档案进行收集

相比SARS,新冠肺炎具有发病周期长、传染性强等特点,造成抗疫工作纷繁复杂,涉及不同领域众多单位等问题。各级单位形成的档案是专题数字档案馆资源的主体,档案部门应加强对疫情防控相关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并及时归档。结合学界研究和业界实践,在收集归档中应注意两点:第一,明确抗疫档案形成主体,确定收集归档范围。疫情防控涉及的主要机构有各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指挥部等领导机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宣传、卫健、公安、民政等),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乡镇(街道)和村(社区)[19]。第二,明确重点收集范围,加强对以下八类档案的收集归档:党委和政府决策管理类、医疗救治与医疗科研类、公共卫生管理类、应急综合保障类、社区/乡村防范类、新闻舆情宣传类、国际交流合作类、涉及多机构多主题的综合类档案[20]。

(2)面向公眾展开档案资源征集

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冲击远超17年前的SARS,亿万国人均是亲历者和见证者。笔者建议,在资源建设上鼓励公众参与,留存公众的抗疫个体记忆,作为对官方档案资源的补充。据调研,9·11数字档案馆在主页开设“贡献”栏目,鼓励公众上传与9·11相关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档案;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将美国摄影记者威廉·鲁基瑟1972年拍摄的英国士兵杀害平民照片集及乔纳森·麦考密克博士拍摄的政治壁画和涂鸦收藏进馆;卡特里娜飓风数字记忆银行开辟专门板块“添加到记忆银行”,公众可将在飓风中形成的档案上传存档,如电影制片人制作的短纪录片、画家绘制的飓风过后场景的画作、民间探险家在飓风来临时拍摄的照片等。可见,国外专题数字档案馆通过在网站设立专栏等方式,面向公众征集档案,扩充了专题档案的数量,丰富了资源内容。

笔者建议,面向公众征集民间抗疫档案资源,一方面,可考虑在专题档案网站开辟征集板块、在报刊媒体和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档案征集入口或发布征集通知,鼓励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捐赠疫情档案。包括捐赠物资凭证,抗疫主题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或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各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及影视爱好者形成的纪实性资料和宣传报道材料等[21]。据调研,档案部门已开展行动。扬州档案馆通过《扬州日报》和“扬州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征集公告,有书画家、志愿者、文艺爱好者和医务人员家属捐赠了书法作品、照片等[22]。江西省档案馆通过中国网、江西日报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发布征集公告,画家刘树林、书法家王理求、表演艺术家许还山等人先后捐赠抗疫主题作品[23]。另一方面,应主动征集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非官方档案。武汉画家易小阳创作“中国加油,武汉挺住”大幅丙烯布画及反映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事迹的速写手稿被武汉市档案馆及时收集入馆[24]。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主动与宁夏非遗传承人联系,将传递战疫力量的非遗作品征集进馆[25]。

综上,面向公众征集档案资源既能丰富馆藏,又可使民间档案被妥善保存和利用。需注意的是,因疫情影响大、持续时间长,故面向公众的档案资源征集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

2.3建设方式:善用技术,可视化展示抗疫档案资源

技术在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起着“加速器”作用。如何有效展示纷繁复杂的专题档案资源为公众提供利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建议,运用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对疫情专题档案资源深度加工并进行视觉化呈现,这是基于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如卡特里娜飓风数字记忆银行将档案资源进行主题词分类标引,如地点“路易斯安那州”、救援部门“陆军国民警卫队”等,提取主题词集成为“标签”(tag)云图,让用户浏览标签即可迅速定位所需档案位置;还使用谷歌地图技术,将7752件相关档案按发生地点标示在地图上,用户可根据地理位置寻找该地区档案。如法国大革命专题档案库将1789—1830年法国大革命41年间重大事件、重要日期及著名人物的档案,按时间顺序在时间轴上标示,便于用户左右拖拽浏览档案信息;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加工专题档案数据,制成3D地图、条形图、饼图进行展示,如1969—2001年冲突事件总体死亡率地图、0—16岁儿童死亡分布图等。可见,借助可视化工具和手段,丰富了专题档案的展示形式,便于用户浏览和检索所需信息。

基于案例,笔者建议,对抗疫专题档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从两方面着手。档案可视化主要涉及档案检索可视化和档案展示可视化,前者包括浏览和提问搜索可视化,后者是指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动态展示档案深加工成果[26]。针对检索可视化,可综合运用谷歌地图、3D地图、标签云图、时间轴等技术加以实现,国外网站即实现检索可视化的典型案例。对于展示可视化,可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疫情专题档案3D可视化服务平台,实现档案虚拟展览。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为3D技术和360度全景技术[27],我国档案部门对此已有探索。青岛档案馆借助3D等虚拟技术建设三维虚拟展厅并推出三维虚拟展览“青岛:1945日军投降仪式的台前幕后”,给观众以亲临档案展厅的全新体验[28];山东省档案馆建设网络全景展厅,公众可在线浏览山东知青档案史料展等展览[29]。

综上,对抗疫专题档案资源进行可视化呈现,一方面可给予用户更直观的体验,使其利用档案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可视化呈现手段相比传统展示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吸引用户,提高网站访问量和档案资源利用率,还有助于呈现出零散档案材料的关联,更好地发挥专题档案资源的价值。

2.4建设效果:优化用户体验,提供人性化特色档案服务

服务是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通过研究国外案例,笔者发现关键在于注重提供交互式、人性化的特色档案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由此,我国建设疫情专题数字档案馆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与时俱进,提供移动式专题档案信息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3%[30]。可见,移动互联网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途径,社交媒体成为重要交流平台。笔者认为,应贴合当下公众的信息搜集与获取习惯,提供便捷高效的移动式专题档案信息服务。如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北爱尔兰记忆APP”,用户可通过APP查看冲突事件中公共空间的牌匾和雕像并搜寻相关档案。可见,国外通过开发手机APP,为公众随时随地利用档案提供了可能。

笔者建议,专题数字档案馆可通过抽样调研,确定用户对于移动客户端的需求优先级,结合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实际情况,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中选择开发,以贴合web2.0环境下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此,我国已有相关实践,如温州市档案局开发“档案云阅读”APP,下设微课堂、预约查档等栏目,为公众提供档案服务[31]。我国档案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服务,截至2018年底,省市档案局(馆)微信公众号已有84个,区县级38个,高校档案馆25个[32]。

(2)换位思考,优化网站界面方便用户利用资源

笔者建议应通过优化网站界面设计,方便用户检索及利用资源。具体做法可借鉴国外经验。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通过制作网站地图及网站目录帮助用户了解网站全貌及各栏目信息。在主页设置“北爱尔兰社会背景信息”专栏,提供北爱尔兰艺术与文学、教育、地理等背景资料链接,帮助用户了解冲突事件的历史渊源;法国大革命专题档案库专门列出用户常提问题(FAQ),以问答形式帮助用户解决可能遇到的内容、版权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并提供背景资料。可见,国外在网站界面设计上立足用户立场,充分贯彻了以用户为本的服务理念。

因而一方面应着力优化检索效果,制作网站地图或按字母顺序编制目录索引,便于用户了解网站架构以迅速定位所需档案位置,并能根据首字母查找档案。调研发现,吉林省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均在主页设置网站地图或网站导航,列出网站一级栏目及二级子栏目,为用户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应针对用户需求特点设立特色服务栏目。北爱尔兰在线冲突档案馆和法国大革命专题档案库均在网站首页设置背景材料一栏,这凸显出背景信息对用户利用专题档案的重要性。我国可借鉴此类经验,可列出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疾控机构职责及体系概况、疫情发展时间线、与SARS的比较等帮助用户了解疫情发展过程的背景材料,并提供相关网站链接。

综上,通过提供人性化特色档案服务,将有助于提升专题数字档案馆对用户的友好程度和交互性,增强用户利用档案的体验,塑造专题数字档案馆的品牌影响力。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徐拥军,姚静,等.加强防疫档案管理服务防疫工作大局[J].中国档案,2020(2):28-29.

[2]张斌,杨文.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管理的建议[N].中国档案报,2020-02-10(003).

[3][7]蔡盈芳.关于建立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设想[N].中国档案报,2020-02-20(003).

[4][20]常大伟,潘娜,等.关于建设重大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几点建议[J].中国档案,2020(4):60-61.

[5][17]周耀林,杨文睿,等.基于群体智慧的抗疫档案资源库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20(2):4-11.

[6][9]许晓彤.国内外专题数字档案馆现状分析与启示[J].中国档案,2016(12):68-70.

[8]傅少玲.浅谈专题档案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的完善[J].兰台世界,2014(11):89-90.

[10]张宁.基于国外最佳实践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0(4):49-53.

[11]江苏省档案馆.为英雄建档让英雄留名——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一人一档数据平台正式上线[EB/OL].[2020-06-10]. http://www.dajs.gov.cn/art/ 2020/5/21/art_83_50293. html.

[12]河北省档案馆.战疫档案记录[EB/OL].[2020-06-10]. http://www.hebdaj.gov.cn/ channel/ list/180.html.

[13]徐明君,孙志敏.青岛建疫情防控档案专题数据库[N].中国档案报,2020-05-18(001).

[14]连惠钗.龙岩市新罗区档案局建成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J].兰台世界,2012(22):59.

[15]温州市档案局(馆).“温州模式”专题档案的探索和思考[J].浙江档案,2008(8):20-21.

[16]省档案局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建立专题档案[J].档案与建设,2015(2):1.

[18]江素珍.媒介记忆框架与个体记忆叙事——凤凰卫视知青主题纪录片考察[J].当代青年研究.2019(2):98-103.

[19]夏振华,赵真.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收集工作的思考[J].浙江档案,2020(2):15- 17.

[21]浙江省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的征集公告[EB/OL].[2020-05-06]. http://www.zjda.gov.cn/art/2020/2/18/ art_ 1378491_41939131. html.

[22]揚州市档案馆.扬州市档案馆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征集[EB/OL].[2020-05-06]. http://daj.yang zhou.gov.cn/yzdaju/gzdt/202003/dbe 20718ae614aada821a379277 f7cef.shtml.

[23]江西档案信息网.新闻中心[EB/OL].[2020-06-20]. http://www.jxdag.gov.cn/id_ tpxw201511301022396328/page_1/lu mn.shtml

[24]武汉市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收集系列抗疫组画入馆[EB/OL].[2020-05-06].http://www.whda.org.cn/zxzx/show/2252. aspx.

[25]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用非遗作品讲好抗“疫”故事——宁夏非遗传承人助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资征集工作[EB/OL].[2020- 06- 13].http://www.nxda.gov.cn/ shtml/9994/ 467368/detail_1.shtml.

[26]周耀林,王璐瑶,赵跃.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可视化的实现与保障[J].中国档案,2016(6):66-67.

[27]刘婷,高研,程熙.虚拟现实技术在网上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5):47-49.

[28]张梅花.青岛档案历史知识库青岛档案信息网三维展厅启用[J].山东档案,2010(6):32.

[29]山东省档案馆.全景展厅[EB/OL].[2020-06-03].http:// 103.239.153.178:8182/ waijing/.

[3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5-20].http://www.cnnic.net.cn/ 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P020200428596599037028.pdf.

[31]余清.我国档案移动App应用现状探析[J].办公自动化,2019(17):52-54+21.

[32]赵雪芹,吴明晏.基于推文内容的档案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研究——以我国省市级档案公众号为例[J].档案管理,2019(4):63-66.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数字化时代下国有大型企业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策略
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析
乡镇中心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略探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