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探索与实践

2020-10-21邓德坚杨年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9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少数民族

邓德坚 杨年斌

【摘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因地制宜,以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特色校园为抓手,重点打造壮瑶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两股力量齐头并进,拧成一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体两翼。其中以传统思想为土壤的壮瑶民族文化重点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活动的理念目标,体现了壮瑶民族文化的传承性,而壮瑶民族文化教育则作为学校校本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这是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的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现给学生一个快乐和幸福的人生,给教师一个成长和乐业的空间,给学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校园;探索与实践

连山民族中学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历史最为悠久的重点中学,县委、县政府对学校进行多次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当前,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下,2017年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壮瑶文化推进校园。相信连山民族中学将迎来新一轮的升华,成为新时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先进办学理念的新型特色学校。连山有独特的壮族风情。学校尤其注重传承壮瑶族优秀文化与发展、创新民族文化相结合,民族文化也因此成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素材来源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学校确立了“和而不同,守正出新”的校训,寓意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校园处处体现民族特色,如,学校主体建筑命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壮瑶族传统文化传承课程的开设、唱响校歌《肩负民族的希望》等等,多措并举,连山民族学校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彰显民族特色的学校文化。

一、少数民族特色校园文化的探索实践

(一)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

我们除规范建设课室等外,对校园环境也进行了多次改造,如对“和园”“守正园”“地理园”进行命名;为了体现尊师爱生,我校向社会、校友、退休教师公开征集尊师亭和爱生亭楹联。修建了主校道两边学生休闲石凳和学校内所有道路进行命名,在校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写上了学校的校训:“和而不同,守正出新”。且积极让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清洁卫生制度;将校园环境优化与学生的教育行为进行了有效结合。

(二)提升校园文化硬件设施水准

学校不仅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同时学校还对校内的文化硬件设施进行建设。这几年来,学校的标准化实验室在原来的基础上添置了7间,也完成了实验楼墙体粉饰、校园亮化工程等,优化了文化环境。目前,学校图书馆藏书达5万余册,实现了班班通联网,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三)大力开展精神文化建设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民族特色名校  育全面发展人才”办学目标,按照“培养心达和,体达健;学至真,行至美的和真学子”的育人目标,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一是通过分布在教学楼前后的宣传橱窗、教室及花池等的提示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升素质;二是“民中是我家,人人爱护它”“做文明健康的学生”等专题和每周一国旗下讲话、集体宣誓,通过这些专题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明自律等自身良好习惯。

(2)着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是建設团结和谐的校领导班子,促使成员之间做到思想与行动上的步调一致,以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建设和谐的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及时为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中的难题,保证教师精神饱满地工作;三是融洽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各种教学活动的效率。

(3)创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可通过宣传栏营造积极的班级舆论氛围。我校班级宣传栏每两周更新一次,每一次的宣传主题由学校德育处制定,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从我做起”“什么是雷锋精神”等,通过班级的宣传栏展示班级风彩。

(四)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

每周一升旗、学生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等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吉田派出所等单位长期开展法制之光、禁毒宣传等教育,宣讲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加强法制教育。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教育

我们持续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活动,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大力开展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坚持“爱心救助”“学雷锋讲奉献”活动。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且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3)用先进文化和壮瑶民族文化覆盖整个校园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读书征文比赛,文学、艺术、心理、壮瑶民族风情等文化讲座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

文化艺术活动对于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以及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成立了学生蓝球队队、舞蹈队、瑶绣小组,积极参加各级文艺汇演。举办“校长杯”班级足球联赛、班级篮球联赛;多次组织了生物科、化学课等科任教师到广州市天河汇景实验学校听课跟岗学习。通过以上举措,教师的业务素质大幅度提升,形成了各自的课堂教学特色,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示了课堂教学魅力;组织开展师生三笔字即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比赛,加强了师生技能和基本功训练,有效提升了规范字的书写;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我校在11月6—9日,结合家长会,举行了2018-2019年秋季学期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学课堂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让家长走进课堂,对科任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增强凝聚力,愉悦教职工身心:组织开展了县教育工会举办的“五一”全县教职工篮球赛及本校教职工庆“五一”趣味运动比赛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教师节趣味运动比赛;10月份开展了“九九重阳敬老人”退休老人趣味比赛活动;10月下旬-11月,组织了男、女队参加了全县“农信改制”职工篮球赛,女队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11月初,组织参加了全县“农信改制”杯乒乓球比赛,何红霞老师获得全县女子第四名的好成绩;12月初组织全校教职工到粤湘桂三省交界的红色革命基地鹰扬关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职工的关系更加融洽,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更是师生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他们用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才华,既锻炼了自己,又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也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5)开展感恩教育

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感恩征文活动和参观田家炳事迹陈列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付出和回报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班子成员经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和完善了《文明班评比方案》《优秀教研组评比方案》《模范寝室、文明寝室评比办法》《绿化管理制度》《师生文明校园语言规定》《民族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等多项制度,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二、少数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探索的主要成果

(一)出版发行《连山壮瑶民族文化》一书,形成了特色民族校园文化探索校本教材的体系。

(二)通过民族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推动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强县的建设。2018-2020年,县政府共投入150万资金进行学校校园环境的改造建设。

(四)构建民族特色校园就是要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体会到一种温暖,在温暖的环境中培育出爱心。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同步推进。学生们活泼灵气,茁壮成长,绽放本真快乐;教师们阳光自信,魅力无限。师生们在处处洋溢着阳光多彩的温馨和谐校园里工作、学习、生活。

(五)在《广东教学报》发表研究论文《民族大课间活动,彰显民族特色》,构建起了民族特色大课间活动的运行机制体系。

(六)2019年校园文化建设被清远市教育局评为“清远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三、少数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探索的策略分析

在创设少数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紧密、周密、严密的支持配合,才能取得实际、实在、实效的育人成果。

(一)协同配合的组织统筹制度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各部门协调一致来配合。教育部门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校内校外结合机制,根据学校教育需求,积极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建设制度。

(二)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必须要稳定的经费来保障。教育部门要将中小学校园规划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重点支持教育资源开发、文化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环境建设等工作;县教育局等部门对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经费要给予支持和倾斜。

(三)完善的科学的评价制度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必须要科学的评价体制来支撑。教育部门要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成效纳入学校综合考评,将校本教育活动的辅导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开展;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活动纳入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自上而下的校本课程实施制度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地,必须要自上而下来推动。民族文化校本的课程在学校实施和推行,往往需要教育系统自上而下的实施才能最有效。为此,需要在国家、省级层面,建立起壮瑶民族校本的课程设置机制,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经费、有评价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开展才会得到大范围的蓬勃发展。

[本文系2017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少数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探索与实践”(立项编号:GDJY-2017-A-a018)]

参考文献:

[1]徐长发.创新人才从這里起步——特色学校精彩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任缘娟.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20.

[3]周建兰.让文化说话  与文化对话  让文化内化——城市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0(9):31-32.

[4]韩发年.关于中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9(29):56.

[5]胡波波,朱任辉.用家文化解锁学校幸福密码——赣州市潭东中学家主题校园文化建设纪实[J].江西教育,2019(20):5-7.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