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G技术发展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学模式探究

2020-10-21钟敏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9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教学模式

钟敏婷

【摘要】5G技术的出现对教育的变革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带来的技术革新将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在移动通信5G技术支持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本文针对于5G技术环境中教育的“互联网+教育”进行剖析,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在5G技术引领下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发展途径。

【关键词】教育;5G技术;中职;教学模式

一、前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5G是第五代无线网络的简称,与目前使用的4G相比,5G具有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低延迟、高速率、高容量。因此,5G在教育上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扩大课堂中混合现实内容和视频的容量,成为教师更有用的教学工具;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二、5G与教育的联系

1.好未来与中国电信合作,将深入布局“5G+教育”。2019年5月8日,好未来教育集团与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5G网络应用、双师课堂、智慧教育等教学信息化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探索未来课堂新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

2.好未来集团CTO兼开放平台事业部总裁黄琰表示,此次好未来与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人才和技术领域的优势,为未来的课堂打造高速、安全、可靠、稳定的通信系统解决方案、云计算解决方案,加速5G技术在教育领域落地,共同探索5G+教育应用新模式。

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加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获牌,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作为最前沿技术,必然也將在教育领域逐步落地。

三、5G+教育的特点

1.超高速率与学习个性化

eMBB凭借超高速率优化了人们对3D、VR、超高清视频的应用体验,让终端用户体验到“超快获取”。5G技术凭借超强移动宽带,可实现从资源客户端服务模式到资源云端服务模式的转变。超高速率足以支持包括4K、8K等超高清视频,支持VR、AR教学,支持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场景,这能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此外VR、AR等虚拟仿真资源在作为学习工具的同时,还能辅助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丰富师生的教学选择、促进个性化学习有重要作用。

2.超低延时与精准自动化

URLLC凭借超可靠低延时为操控作业类行业提供超强可靠的使用体验。超低延时意味着可无缝支持传输大量教育数据包的设备,可很好地支持远程教育中精密的理化教学实验以及机电一体化、物联网教学等工业控制的远程运维。因此,超低延时的5G对教育领域精准自动化要求较高而又有远程操作需要的相关应用来说是一大福祉。

3.超广连接与互联协同化

作为5G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mMTC即大连接物联网,其物联网终端用户体验为超多连接,且能为各行业物联网的创新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课堂上,可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师生与机器间的交互以改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习;在课外,mMTC超强连接特性支持泛在学习、移动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G大连接物联网还可用于智能考勤、教务管理、教学辅导、教学器材管理等智慧校园具体事项的建设,可为支持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支持异地实时互动并支持智慧纸笔交互的“室联网”教学提供技术支撑。

4.加密算法与传输安全性

5G通信安全性的强大之处:它不仅保证基础数据与语音通信服务安全,而且将安全服务覆盖到一切可互联产业。首先,5G建立统一安全管理机制,保证了跨设备接入的网络安全,包括面向传统教学终端的设备认证、隐私性加密以及海量物联网设备认证;其次,5G提供差异化安全机制服务、个人教育业务与垂直教育行业等服务;再次,5G提供全面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服务,这有利于无损传递教育数据及教育数据安全。

5.超强连接与节能性

绿色节能对教育而言绝不仅仅只是锦上添花,更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5G的节能属性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5G技术从以下4个方面实现了绿色节能:首先是从连接的角度实现绿色节能,5G具备超千亿的连接支持能力,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低功耗和低成本。其次,5G从器件角度实现降低功耗,5G通过无用户访问时自动进入休眠模式的智能基站设计与合理选择基站业务调度方式来降低能耗。再者,从链路角度实现绿色节能,高通公司等研发的5G自适应天线调节系统与芯片组是5G技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益尝试。最后,从网络级别角度实现绿色通讯,5G把异构无线通讯引入社区小站,并通过超密集部署降低无线通讯接入距离,最终达到提高5G网速与容量,同时实现降低基站能耗的目的。

四、“5G技术+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1.对于课堂上的信息化手段使用不当

在课堂上,合理地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但是不能够完全地依赖于5G技术信息化所带来的虚拟课堂、虚拟实训、远程指导等。教师的授课风格和个人魅力对于教学课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可替代的。现在很多的中职院校,在5G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很早地引入了信息化的建设,并将信息化手段尝试投入到了课堂教育中,但是,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可以把握信息化使用的度和节点仍处在探索阶段。课堂中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不当,会导致产生大量的教学信息堆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未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起到辅助作用,教学效率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理念上未走出传统,课堂活力不足

5G环境下“互联网+教育”中会引入更多的例如AR/VR技术等手段,可以对于课堂上不能够呈现的历史、实训过程、危险性操作等通过虚拟的方式呈现,甚至可以实现语音、语境的模拟等。而以上这些是传统授课过程中无法形象的呈现的,很多的教师还是依托于自身的讲解,时刻把握自己在课堂上的中心位置,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产生固化,课堂的活力会不足,不能够及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3.对于“互联网+教育”形式大于内容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也会随之向前迈进一大步,中职院校也愈来愈重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翻转课堂等运用比较重视,而对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资源选取等方面作出了不合理的轻视或舍弃。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在任务驱动或是项目驱动的教学环节中,利用素材不得当,会直接影响了实训及学习的效果。

五、5G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发展途径

1.使中职教育科学合理地实现信息化与教学模式的融合

5G技术+教育可以实现移动终端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这也为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式地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在校学生们的手机几乎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必备品,5G技术不仅解决了终端设备的问题,其高效率特征又解决了网速慢和延迟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若要通过对课堂思路的梳理、内容的整理、资料的制作等过程后,这可以很好地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科学的创新。在授课的课程环节设计中,科学、灵活地使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以此来调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衡量和把握好使用信息化手段的量和度,万万不能过度地依赖信息化手段的便捷性,避免出现授课内容偏离课程内容。

2.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5G技术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主要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辅助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5G技术的支持下,对于以往较为复杂的实训过程,又或者是对于成本相对较高的实训等,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的形式进行多次反复地呈现,进而辅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理解。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敢于将整个学习过程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从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助。将教师在以往课堂上的中心、主导位置转化身份为辅助和引导,教师不仅仅要从理念上接受和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要主动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需要。

3.精选教学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

教師要适当地对所讲授课程的成果进行分析,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做到实时掌控。并以此为依据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严谨地精选,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环节来设计和使用教学资源。另外,中职院校要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卢向群,孙禹.基于5G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J/OL].中国工程科学,2019-12-18.

[2]陈姝彦,郭舜民,杨兴全等.5G+健康教育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研究[J/OL].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9(3):117-119.

[3]金小平,王林峰,程雪松等.基于5G技术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OL].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9(3):152-154.

[4]王胜远,王运武.5G+教育:内涵、关键特征与传播模型[J/OL].重庆高教研究,2019-12-20.

[5]冯登国,徐静,兰晓.5G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8,29(6):1813-1825.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