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0-10-21陈虹
陈虹
摘 要:基层政府部门编制财政预算,需要经立法机关审批以后,才能形成完善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财政预算能够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及财务状况,这也是政府在特定时期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预算管理,不仅能够调节市场与社会经济,还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基层单位 财政预算 问题 对策
一、基层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编制环节中的问题
首先,部分基层政府单位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财政资金配给上采取集权管理模式,尤其在当前预算编制较为粗糙的情况下,编制内容覆盖面不够广且计划性交叉;同时,基层单位尚未建立职能分明的管理制衡机制,项目投资方向及投资计划编制受管理层全权决策,进而影响了预算编制方案的可实施性。
其次,基层政府单位预算编制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都是采用“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这种方式需要经历较为繁琐的程序,也需要大量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基层财政单位一般从每一年的8月或9月启动下一年的预算计划编制工作,而中间批复时间漫长,预算编制实际时间只有4个月,这使得很多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作无法贯彻落实,不利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最后,基层政府单位在预算编制方法上较为单一,以固定预算或增量预算为主。这种方法虽然编制程序较为简单,但会固化各部门间的资源配置格局。尤其在资金下拨额度受限的情况下,预算编制方法选择的失当会造成年度核定支出指标与实际指标的差异性,资金供需矛盾也更加严重。
(二)预算执行环节的问题
基层政府预算执行存在着严重的超支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预算执行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在预算执行与操作方面也存在着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致使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支出科目随意更改的现象,即预算资金使用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计划用途进行支出。无论是虚报预算还是长期挂账,都会给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此外,政府单位针对财政预算管理尚未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监管责任以及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尚未落实到关键部门与岗位层面上,相容岗位尚未分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
(三)预算监督环节的问题
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层面上,包括当地人大代表会议、新闻媒介以及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等。其中,由于人带代表会议的改革与政策变动周期存在差异,相对应的预算监督管理政策还不够健全;同时,人大的常设机构没有及时调整,监督部门的专业人才较少,再加上预算审计周期较长,只能针对单位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审计。此外,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单位的监督审计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形成的,但无法全面了解部门的预算采集数据、预算决策过程等。
二、基层政府财政预算改进的策略分析
(一)改进预算编制环节
首先,打破以增量预算法为传统编制方法管理模式,引入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在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上,需要基层部门依据自身的业务活动范畴、管理责任、社会效益目标以及公共资源存量等内容,设置相应的费用定额标准和人员配置标准,更科学地核定部门的公共费用及人员经费需求,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其次,在预算编制信息采集环节,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了解宏观政策调控以及内部财政收支结构对预算管理编制的影响;同时,细化各个预算科目,包括办公费用、水电费用、基建项目费用、差旅费用、人员工资等,避免信息夸大不实而造成的预算收支不准确;再次,针对预算编制时间过短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各地方政府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人代会审批通过预算方案的次日作为预算执行的初始时间,以跨年制作为预算周期,减少年度预算编制在时间上的差异性,也能够为增加预算编制时间。最后,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针对政府收支分类的标准政策内容,将预算科目细化到类别、项目及具体事项层面上,强化预算编制的定量因素,兼顾实际需求与计划的匹配性,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二)强化预算硬性约束
首先,明确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各项预算支出应当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尽量避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及预算追加问题。但如果因外部政策变化或业务项目变更等特殊情况,可以依据预算法的相关审批程序,逐级上报调整预算;同时,提高预算年初批复到位率和年中代编预算下达效率,在避免调整事项的基础上,严格预算调整工作;其次,建立预算项目执行跟踪机制和预算部门支出执行情况通报机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进度,督促预算执行效率较低的部门进行工作整改;最后,提升对账户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对结余资金进行分类管理,提高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一致性,并及时反馈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预算结语资金的管理方式。此外,建立长效的人员培训机制,要求相关人员要加强预算政策的学习,更好地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内部人员综合素养。
(三)完善预算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以前,基层政府需要对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監督职能进行界限分离,尤其要实现对关键岗位的责任分离,逐步理清人大、政府、财政部门及基层预算单位之间的关联,通过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预算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并强化外部监督主体的多元化。首先,从人大会议监管层面来说,基层政府单位可以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将预算监督工作设置为程序化的方案,突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监督职责,定期对地区内各级政府基层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抽查稽核,健全相应的预算审计制度和预算问责处罚制度;其次,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性,加强预决算公开,逐步扩大公开范围,以预算报告作为审计基础,除政策规定所涉及的信息以外,还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官网公开等形式接受广大社会群众的监督;最后,明确预算监督的重点内容,从预算收入、预算执行过程、内部监督和会计审计作为重点监督模块,针对财政支出项目形成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并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为后续的项目资金分配提供数据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政府开展财政预算工作是推进基层财政工作的有效保障,因而,在优化财政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预算管理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预算模式确定、预算编制改进、预算执行强化以及预算监督管理这几个方面出发,做好财政预算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基层财政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