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的内涵及对青年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020-10-21刘进冷志明刘建平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刘进 冷志明 刘建平

摘要:运用抗疫精神的鲜活案例来教育当代青年,运用其文化精髓来武装当代青年头脑,是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抗疫精神的本质内涵就是忠诚担当、情深义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真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实干奋斗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开放创新精神;无怨无悔、大公无私的无我奉献精神。抗疫精神具有道德示范价值、理想教育价值、思想统领价值,它是当代青年志存高远、增强“四个正确认识”的有效载体,是高校立德树人、践行“四个坚持不懈”的现实需求,也是社会凝心聚力、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支撑,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5-0051-04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地坛医院视频连线武汉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胶着对垒的紧要关头,一定要坚持下去,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勇往直前,驰援武汉,书写着感天动地的时代故事,书写着气吐山河的时代教材。身处疫情逆境的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必胜信心。时代是思想之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在多维社会交往中不断深化,彼此的价值理性互动交织,改变了社会场域所共有的道德规范和信仰结构。武汉精神从区域城市精神开始发展、重构与蜕变,创造性转化为抗疫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抗疫精神的鲜活案例来教育当代青年,运用其文化精髓来武装当代青年头脑,是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抗疫精神的形成和内涵

(一)武汉精神的溯源

精神是指在心理、意識、观念、习俗、规范、制度等方面形成的稳定特质和风貌。其具有历时性与现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习得性与创生性有机统一的内在规定,为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形成发展提供情感基础和精神动力,是意识形态构筑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叫。人无精神不立,城无精神不兴。城市精神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体现着城市发展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境界。

1.从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武汉精神。西周后期,楚国熊渠第一个称王,后有“楚人不服周”的说法,荆楚文化中敢为人先的思想精髓源于此。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夏口城修筑嘹望塔,取名黄鹤楼,武汉文化地标成为史实。隋唐时期,武昌、汉阳为当时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李白在此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名句,“江城”之雅称由此而来。明末清初,汉口同属“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九省通衢”之美誉不胫而走。近现代以来,1911年武昌首义后,武汉成为全国的革命中心。1919年“五四运动”从京津沪传到武汉,形成全国燎原之势。1920年武汉成立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武汉地区展现出来的革命斗争意识日渐强烈。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爆发。随后武汉成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的策源地。这些都印证着“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改革开放后,“共和国工业长子”武汉市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大城市第四,成为改革开放前期城市发展的佼佼者。

2.从城市精神的形成学理来看武汉精神。周明德提出武汉精神是武汉人的精神,表现为大多数武汉人精神中共同性的方面,具有“容融流变、智巧开放、现实守中、俚俗浮躁”等特点,应向“容融精华科技率先求是创新、文明大度”的现代化道路前进国。涂学文概括武汉人优秀的城市性格为“敢于尝试、临危不惧、处危不惊、应急能力强临事决断水平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商品观念与市场意识强,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并具有兼容并全的气度,勇于变革.善于创新”州。刘玉堂认为武汉的地域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深厚的楚文化基因,武汉精神应汲取其中优秀文化养分网。彭丽敏提出武汉精神具有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包容务实、刚勇直率、敢于担当的人文特质;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时代特质。

因此,武汉精神定位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可以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提炼延续和传承,彰显了武汉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不过,要真正塑造武汉人民“志存高远、通达开放战胜困难、不断前行”的精神内核,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武汉精神的蜕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武汉发展,曾多次前往视察,并对“复兴大武汉”寄予厚望。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深化改革的中心城市,代表着中部改革开放的新方向。2015年武汉市被国家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随后,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7年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在东湖高新区挂牌。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武汉以中部改革创新先锋的城市形象走入新时代,成为新时代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武汉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5日,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向武汉派出中央指导组,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工作指导,同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并肩作战。随后,国务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全力保障武汉(湖北)医疗物资的供应。截至2月13日,人民军队累计调集约450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方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截至2月17日,全国各地累计派出3.2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持湖北武汉,其中有1.1万重症专业的医务人员负责重症救治工作,占全国重症医务专业人员的1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仅是武汉人民在战斗,而是全国人民在一起战斗。防疫阻击战不再是武汉一座城,而是整个中国。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时代的奋力前行,一座城市的前行需要共有的精神旗帜。武汉成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象征符号,“武汉加油”成为当前社会频率最高的文化热词。这种现象呈现出群体观念文化“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以武汉精神为基础支撑的意识形态,呈现出“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等诸多特征,群体情绪聚焦和心理归属随着疫情发展愈加趋同。这个时候,武汉精神从楚文化在国民意识中的集体反映中开始演化,并迅速转化为全体中国人的民族记忆和全社会的价值认同,从而蜕变成为抗疫精神。

(三)抗疫精神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湖北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间。从“识大体顾大局”到“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在全面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武汉成为华夏儿女们爱国奉献的符号表征,抗疫英雄成为全国人民克服困难的精神图腾。身处逆境的武汉人民,与全国人民并肩在一起,不断书写着英雄城市的故事,不断书写着英雄人民的故事。“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是一道战胜新冠肺炎的宣战书,道出了人民心声,凝聚了民族共识。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并以“英雄”之名褒奖武汉人民、湖北人民。2020年4月,汪洋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时提出,要广泛凝聚共识,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抗击疫情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抗疫精神”正式进人人们的视野。

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以武汉为中心,遍及全国,激发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凝聚了各方共识,形成了一种时代精神——“抗疫精神”。它进一步增进全国各族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忠诚执着、朴实求真的高尚品格和时代精神,彰显着中国量、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具体而言,抗疫精神的本质内涵就是忠诚担当情深义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堅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真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实干奋斗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开放创新精神;无怨无悔、大公无私的无我奉献精神。

二、抗疫精神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整体上来看,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是崇高远大的,憧憬着美好未来和前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空间无限延展和自媒体爆炸式生长,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想鱼龙混杂。当代青年普遍心理不够成熟,奋斗意识淡薄、享乐主义盛行,亟需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当前,新冠肺炎引起的全民抗疫热潮,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加深了全社会的价值认同,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正能量作用,将可以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道德示范价值,引领当代青年热爱英模、崇尚英模,践行新时代楷模的光辉路径

英模是历史的缩影,代表着时代的先声。一个崇尚英模的国家,才有真正的复兴希望;一个崇尚英模的民族,才有发展的内生动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提出,要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道德示范作用,就是为当代青年塑造真正的人生偶像。只有青年群体不忘初心,跟着党走,热爱英模,崇尚英模,自觉地向时代楷模靠拢,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姿态。在打赢打好防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当代青年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必胜之心,站在时代潮头,争做新时代的模范先锋。

(二)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理想教育价值,提升当代青年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学习新时代先锋的先进思想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全民抗疫热潮,为当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秀文化养分。武汉封城短短一个多月,出现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发动海内外同胞踊跃捐款捐物的壮观场面。全国各地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19个省份对口支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保障床位供给。这些都是普通党员干部日夜劳作的结晶,都是华夏儿女心系家国的大爱情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抗击新型肺炎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事迹和案例,数不胜数。84岁的终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讲真话、啃硬骨头,潜心为国为民。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坚守岗位,累计3019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确诊病例1716名),累计11人牺牲于抗疫前线,不少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其他抗疫人员殉职口。在实践中历练,在困难中前行,这些都是烈士们用鲜血编织的红色教材,都是英雄们用青春谱写的生命之歌。当代青年应认真研读这些红色教程,接受思想洗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思想统领价值,指引当代青年敢做敢为,永攀高峰,承担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曾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图如何激发和深化当代青年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抗击新型肺炎的过程中,一批批80后90后的青年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广东医疗队95后女护士何丽娜重症病区负重前行,温柔细致中浸透着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如果死在武汉,请把骨灰无菌化洒入长江,让我飘回家乡....”90后长沙青年郑能量书写着新时代志愿者的勇气与力量。90后异地双警夫妻冯代迪和孟思雨迎难而上,义无反顾投人到抗疫一线,留下“君在秦岭,我居渭水;疫情不散,我们不见”的最美情书,蕴含着新时代人民公仆的无私与大爱。这就是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这就是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是千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千出来的。广大青年应坚定不移跟党走,主动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中来,做到千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行。只有这样,当代青年才可以在宽广的历史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风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抗疫精神引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抗疫精神是凝聚社会团结的思想基础,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近平同志提出,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在弘扬抗疫精神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应协同合作,多角度多措施多渠道立体化开展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各类高校要有效调动大学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抗击肺炎精神宣传教育全覆盖。

(一)抗疫精神是青年志存高远、增强“四个正确认只”的有效载体。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凹。抗疫精神承载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实践,是爱国、团结、奋斗和创新的完美阐释,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青年学子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弘扬抗疫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上,当代青年要脚踏实地,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生活上,当代青年要从善如流,学会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思想上,当代青年应胸怀远大抱负,正确认识和坚持共产主义信仰;行动上,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长征,上一代已为我们跑出一个好成绩,当代青年更应自觉和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正确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责任。

(二)抗疫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践行“四个坚持不懈”的现实需求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践行“四个坚持不懈”,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是新时代全民抗疫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当代青年耳濡目染、亲身经历和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客观载体。每一件厚重的防护服、每一处固定医疗点、每一个感人事件、每一位白衣天使、每一种民族情怀,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克服困难、艰苦斗争的时代史诗,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科学家、人民解放军和各条战线的党员千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个时候,“抗疫精神”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真实的、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各个高校应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积极推动抗击疫情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充分利用其开展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多渠道与抗疫先进人物开展对话,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增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抗疫精神是社会凝心聚力、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支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必然反映叫。意识形态代表了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的整体看法、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决定着我国文化前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具有不可比拟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无疑都聚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作为抗疫主战场,其疫情变化已成为衡量疫情防控成败的风向标。守住当前思想輿论阵地的关键就是要抓好一系列武汉疫情防控情况的正面宣传教育。这个时候,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视、不能旁落。“抗疫精神”自然而然应成为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宣传阵地。通过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将其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到各地各行业各系统的具体观念系统,真正落地,开花结果。在打赢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和推进全社会复工复产的进程中,这种精神就可以有效凝聚社会力量、统一思想、弘扬真善美、激发正能量,增强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和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情感自信和民族认同。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抗疫精神”凝心铸魂的作用,才能真正为打赢打好防疫攻坚战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从而牢牢掌握住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领导权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张晓松.习近平连线武汉: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EB/OL].新华网.2020-02-1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10/c1125556270.htm.

[2]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5(6).

[3]周明德.武汉精神的特点及其现代发展[J].学习与实践,2003(8).

[4]陶维兵.武汉精神的蕴涵、价值及实践意义——2012武汉精神高端研讨会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2(9).

[5]段久惠.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寻找武汉精神的根[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08-25.

http://www.cssn.cn/skyskl/201408/t20140825_1302737.shtml.

[6]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20-02-23.

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23/c64094-31600380.

[7]肿瘤情报局.悲壮!武汉第一位医院院长牺牲,8名殉职医护名单首次公布[EB/OL].凤凰网.2020-02-18.

https://news.ifeng.com/c/7uA6iaB3tn6.

[8](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林建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9-10.

http://www.cssn.cn/zx/201809/t201809104557088.shtml.

作者简介:刘进(1987-),男,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吉首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冷志明(1968-),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吉首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思想政治教育。

刘建平(1963-),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