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党建思想探析

2020-10-21付嘉文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列宁党建

摘要:通过对1920年列宁出版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文本的分析,发现列宁党建思想是在全面分析和总结俄国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经验,深刻揭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思想的理论根源和造成的重大损失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党建思想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铁的纪律是布尔什维克胜利的基本条件,无产阶级的政党要在其它团体里进行工作。作为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党建思想促使列宁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遵守铁的纪律。

关键词:列宁;党建;共产主义运动

中图分类号:A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916(2020)15-0028-03

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兴起的同时,“左倾”错误思想给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列宁在第二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召开前撰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这本书是列宁党建思想的集中体现,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战略和策略,在今天看来,该书中的观点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列宁党建思想的生成机理

列宁在全面分析和总结俄国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思想的理论根源和造成的重大损失,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一)俄国无产阶级持续顽强的斗争及俄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俄国无产阶级持续顽强的斗争以及俄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是列宁党建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布尔什维克革命胜利的实践经验为列宁党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准备。1903年,俄国成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承担起了领导俄国工人运动的伟大使命。布尔什维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政党,作为工人阶级的领导者,组织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运动、鼓励无产阶级参加工会、进行议会斗争,长期和孟什维克、资产阶级以及反革命分子进行顽强的斗争,这些斗争推动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同时,布尔什维克还积极领导工人参加了1905年的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争取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通过不懈的努力,布尔什维克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党日益发展壮大,到1920年,俄国共产党人数达到611000人,俄国共产党依靠自身顽强的毅力、铁的纪律和战斗力,一步步发展壮大,为其它国家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借鉴。俄国无产阶级在顽强的斗争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是列宁党建思想的直接来源。

(二)共产国际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领导力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其他国家也建立了共产党以及类似于共产党的政治组织,随着客观形势变化,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1919年3月,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宣告第三国际成立。第三国际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的领导力量,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共产国际成立之后,其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同时,共产国际在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欧洲、美洲、亚洲各国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也为这些国家培养里了一批批无产阶级革命的骨干,推动和促进了这些国家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客观上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的错误倾向造成极大损失

1919年,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欧美各国纷纷成立了共产党,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左”倾错误思想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损失。“欧美等国的共产党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虽然具有强烈的革命热情,但缺乏革命的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没有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左的错误倾向。”川德国共产党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共产党专政,是领袖专政还是群众专政等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他们甚至将群众专政和领袖专政根本对立起来,导致党内思想上产生了严重混乱。同时德国共产党还存在着否定政党和党的纪律以及拒绝到反动工会里工作、不参加资产阶级的议会、提出“不作任何妥协”等一系列“左倾”观点和问题,不仅不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反而有利于资产阶级,使得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阶级思想动摇、不能坚持革命不能团结、不能步伐一致,这就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在英国,虽然当时还没有共产党,但也出现了类似于共产党的英国社会党社会主义工人党、南威尔士社会主义协会、工人社会主义联盟等政党和政治组织,这些政党和政治组织对于要不要参加议会以及新成立的共产党要不要加人旧的、行业性的、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的“工党”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就为立刻成立统一的共产党造成了障碍。这些左倾错误思想和观点,给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列宁为了挽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了纠正这些“左倾”错误,系统分析了这些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并系统地阐明了关于无产阶段政党党建的思想。

二、列宁党建思想的理论内涵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通过讨论和解决无产阶级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不要参加资产阶级议会、要不要同其他政党妥协、该不该在反动工会做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列宁党建思想的理论体系。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列宁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讲到布尔什维克胜利的条件时,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是1903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真正饱受苦难才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叫“社会革命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否认马克思主义,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没有客观地研究各种阶级力量以及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德国英国共产党和政治组织产生“左倾”错误思想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完全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只是片面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列宁在批判德国、英国共产党“左倾”错误的同时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还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采取灵活的革命战略和策略,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实践中依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革命策略和路线。”

(二)铁的纪律是布尔什维克胜利的基本条件

列宁在分析布尔什维克战胜资产阶级的条件时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他具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布尔什维克也正是因为有极其严格的纪律,才能使无产阶级的政党发展壮大。资产阶级强大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国际资本力量强大、国际联系密切,还在于小生产者力量的强大。因此,无产阶级的政党想要战胜资产阶级获得政权,就必须依靠铁的纪律来凝聚力量,从而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长期的、顽强的、纪律严明的斗争,才能战胜资产阶级获得政权。同时,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铁的纪律需要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对革命的忠诚,要靠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要靠善于发动最广大的劳动群众,要靠这个先锋队政治领导正确,要靠政治战略和策略的正确等几个因素和条件来维持、检验和加强无产阶级铁的纪律。然而,这些条件的形成需要将真正的革命理论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实现。针对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否定政党和党的铁的纪律的这一错误,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必须实行严格的纪律来有效的抵制个人主义、小资产者思想,以及使得革命激情冷淡等旧病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复发。无产阶级没有铁的纪律或者不遵守铁的纪律、或使铁的纪律削弱一点点,将不利于无产阶级,实质上是在帮助反革命的资产阶级。

(三)无产阶级的政党要在其它团体里进行工作德国“左派”认为革命家不应当去反动工会里去做工作,共产党人不予许与黄色的、社会沙文主义的妥协主义的、列金派的、反革命的工会有任何丝毫的联系,不然就会丧失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和纯洁性。同时,他们认为资产阶级的议会在历史上已经过时了,共产党人不需要参加资产阶级的议会,无产阶级不能做任何的妥协,因为妥协就会推迟胜利到来的日子、延长奴隶制的生命。列宁针对这些错误的“左倾”观点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成立工会并且初步联合起来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工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具有反动色彩的‘工人贵族,共产党人不能因此而反对去反动工会里工作,这样就会失去不够成熟和落后的工人群众,使之成为革命的反对者”"。所以无产阶级更应该去反动工会参加工作,用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去教化和引导广大工人群众,为革命争取更多的力量。同时,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参加议会和议会选举,议会制在政治上还没有过时,参加议会的目的是教育本阶级落后的阶层、唤醒无知的农村群众,共产党人还要学会创造一些新的、不同寻常的议会活动,在资产阶级的议会里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斗争,建立一个由坚定、忠诚、英勇的共产党人组成的优秀的议会团体,利用议会扩大革命的力量,达到革命的目的。

三、列宁党建思想的现实价值

列宁党建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现实价值,不仅在过去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下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促使列宁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列宁主义是一个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辩证法理论等几个方面,列宁党建思想促使列宁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通过分析共产主义运动中“左页”思想产生的根源,对德国“左派”共产党和英国“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在总结布尔什维克成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无产阶级政党要具有和坚持铁的纪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这些思想观点的提出,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推动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列宁主义理论体系。

(二)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所谓意识形态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反映一定阶级意志的思想社会关系的总和。”2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实践方式和实践活动。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去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还要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激发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无产阶级的政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就要善于学习冯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的观点和思想,注重整体性研究。同时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尤其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积极应对各种错误思潮,善于运用辩证法,正确区分各种社会思潮,做到“為我所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应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只有坚持对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理论才会有时代性和生命力。只有始终坚持继承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根据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三)无产阶级政党要遵守铁的纪律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遵守铁的纪律是布尔什维克胜利的条件之一,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坚持铁的纪律才能和广大劳动者尤其是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相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打成一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把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事业高度统一,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国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六个方面,党的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党的战斗力的基本条件。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在新时期,无产阶级的政党面领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因此,无产阶级政党更应该加强纪律建设,党员要遵守铁的纪律、保持政治定力,要用铁的纪律规范党员行为,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凝聚各方力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参考文献:

[1](苏)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M].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田科瑞.意识形态概念新探[J].理论与改革,2004(3).

[]史云贵,冉连.习近平党建思想:内容、逻辑、检验与特色论析[J].党政研究,2017(9).

作者简介:付嘉文(1992-),男,汉族,陕西汉中人,甘肃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列宁党建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基于.NET的信息化党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列宁是怎样抓红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